一个中国(英语:One China),又称一个中国原则一个中国政策一中原则一中政策,是中华民国一个中国所赋予之涵义。在1991年《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修订后由当时的国家统一委员会定义,成为台湾政界之国际外交政策、政治意识形态用语。该主张认为“一个中国应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但目前之治权,则仅及于台澎金马。台湾固为中国之一部分,但大陆亦为中国之一部分”[1]

1971年,根据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中国”代表权[2]。1988年李登辉担任总统后,中华民国外交进入务实外交阶段,1991年终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已不再坚持中华民国是代表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不再竞争中国代表权[3][4][5][6][7]。之后李登辉政府将《国家统一纲领》表述为“一个中国,两个政治实体”。1994年,中华民国政府依照《国家统一纲领》公布《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说明其一个中国政策,认为“中国只有一个”、“台湾与大陆都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一个中国”是指历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缘上的中国,而“中共不等于中国”,在中国尚未达成最后统一以前,两岸既处于分治局面,理应各自有平行参与国际社会的权利,所以引用“国统纲领”提出“一个中国,两个对等实体”的架构来定位两岸关系[7]。1999年时任总统李登辉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被称为“两国论”。2006年时任总统陈水扁国家安全会议裁示国家统一委员会“终止运作”,《国家统一纲领》也“终止适用”,此后中华民国执政的国民党和民进党政府对“一个中国”的立场不一[8][9],也经常成为双方争论焦点。

历史

Thumb
截止2005年的原中华民国公告疆域行政区划及领土纠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布成立,逐步控制中国大陆海南岛;中华民国政府则因国共战争失败,迁往台北市蒋中正于1950年“复行视事”担任中华民国总统

1949年,苏联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外交部遂发表声明与苏联断交。1950年英国在西方国家中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同时发布声明与英国断交,只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的国家,中华民国政府一律断交,双方开始长期外交战。

在蒋中正时期,中华民国政府在政治上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由中国共产党组成的叛乱团体。中华民国进入动员戡乱时期,随时准备以军事反攻大陆,重新拥有大陆治权,采行汉贼不两立政策,反对任何邦交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或发展任何政治、经济与外交关系。1971年,联合国通过2758号决议,决定驱逐中华民国代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中国席位代表权,各国陆续与中华民国断交,但部分国家设有权宜性代表机构保持一定关系。

1975年,蒋中正过世,由其子蒋经国掌握实权。1978年12月15日,美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签定《中美建交公报》,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个中国政策,与中华民国断交。中华民国外交陷入困境。蒋经国采行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但在国际上采行较宽松的弹性外交,有限度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存在的事实。外国在台北设立“贸易办事处”、中华民国政府在外国设立“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等组织,来代表各自在对方的利益。

李登辉执政时,曾提出国家统一纲领,三阶段追求海峡两岸重新统一,1996年台海危机导致两岸关系转坏后,于1999年提出两国论,认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

陈水扁执政时,提出一边一国,亦提出“一个中国”的新解释,强调尊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为中国正统、是唯一的中国,而台湾则是从中国正统之争中脱离。

马英九执政时,提出维持现状,推动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主张一个中华民国,两个地区,采行其称之的活路外交

蔡英文执政时,提出维持现状,不承认九二共识,尊重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关系条例之两岸关系定位,主张中华民国台湾是全台湾人民的共识,采行其称之的踏实外交

两蒋主政时期(1950年-1988年)

无论是1950-1971年联合国中国代表权之争的“汉贼不两立”,或1978年以后所坚持的“三不政策”,主政的国民党皆是以“一个中国”政策来维护其主张的中华民国法统。其表述正如1976年,时任行政院院长蒋经国说:“我们的原则是,今天只有一个中国,而代表中国的政府,就是中华民国政府。”两蒋时期的“一个中国”乃是专指“中国的代表权问题”,并不涉及“台湾的主权归属问题”。

李登辉主政时期(1988年-2000年)

主政初期基本承袭蒋经国的内外政策,是“没有李登辉政策的李登辉时期”。

主政中期,因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开始推动以“对等地位”为原则的两岸交流,“一个中国”的政策内容开始历经各种变化。对中国大陆投资时,官方采行戒急用忍政策,阻止较具规模的企业西进投资。实质成效不彰,部分企业采用第三地转投资。 之后在政府层面的描述曾有“一国两府”(并未正式提出)、“一国两区”(1990年)、“一个中国,两个对等政治实体”(1991年)、“以一个中国为指向的阶段性两个中国政策”(1993年)、“一个分治的中国”(1997年)、“特殊的国与国关系”(1999年)等主张。其内涵可总结如下:

  1. 单一排他性的论述:如1992年,国家统一委员会关于“一个中国涵义”定义,即“一个中国即是中华民国”的说法。
  2. 去政治化的论述:如“以一个中国为指向的阶段性两个中国政策”,“一个中国”为历史的、文化的、地理的、血缘上的“一个中国”,不是政治上的“一个中国”,“台湾”与“大陆”都是如此意义下的中国的一部分。
  3. 切割时间序列的论述:“一个中国”是过去式的,也是未来式的,但并非“现在式”。“过去式”的表述,认为“一个中国”是指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现在式”的表述,认为自1949年起两岸处于暂时的分裂分治状态,“一个中国”是“一个分治的中国”,在“一个中国,各自表述”的前提下,为两个互不否认的“对等政治实体”,1999年,将台海两岸关系定位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一般简称为特殊两国论或两国论)。“未来式”的表述,认为“一个中国”是指自由民主均富、统一的新中国。
  4. 同时涵盖双方的论述(整个中国,Whole China):“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都不等于“中国”,谁也不能代表全中国。“台湾”并不等于“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不等于“整个中国”。“一个中国”同时包括“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1999年,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表示:“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国政府不承认、不否认”(即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否认中国共产党对大陆的统治)[10]

陈水扁执政时期(2000年-2008年)

中华民国在2000年经历首次政党轮替,首次执政的民主进步党一贯强调台湾主体性,认为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中华民国是台湾,一个中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澎金马和中国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即一边一国论述。

  • 陈水扁曾在2000年就职典礼提到“未来一中”。
  • 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个国家,并在公文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为中国,而中华民国简称为台湾。
  • 2000年6月20日,陈水扁在就任后第一次国际记者会表示:如果有“共识”,应该是“一个中国各自口头表述”,但是对岸认为并没有这样的共识,所以如果说要有“共识”,那是没有共识的“共识”,所谓“AGREE TO DISAGREE”。[11]2001年11月10日,陈总统在电视专访表示:根本没有两岸九二共识...所谓“没有共识的共识”,就是没有共识。[12]
  • 吕秀莲曾经提到,台海现状就是两个中国[13]

马英九执政时期(2008年-2016年)

为与大陆经贸往来及商讨和平协议,主张回归宪法一中架构,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的领土包括中国大陆,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宣称一个中国就是自由、民主、均富和统一的中华民国。不使用中国台北一词,但可以接受中华台北;在所有官方文件称呼对岸为“大陆”而不是“中国”。在“不统、不独、不武”的理念,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台湾海峡现状。在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识基础上,恢复与大陆协商。国民党大陆事务负责人强调关于国民党支持两岸走向统一;“不统、不独、不武”中的“不统”,指的是“现在不直接进行统一”。[14]

  • 两岸属特别关系,源自于中华民国宪法的领土架构上。
  • 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马英九竞选期间发表)

2013年,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访问大陆,与习近平会面,提出国民党推动一个中国架构,被认为呼应对岸的一个中国框架[15][16]

蔡英文执政时期(2016年-2024年)

  • 2016年5月27日,卫生福利部部长林奏延世界卫生大会(WHA)的演说中全程自称“中华台北”,并未如过去8年马英九政府代表7次出席WHA演讲时皆有提到“台湾”。[17]蔡英文表示“称谓上没有被矮化,更没有受到政治框架限制。”然而过去在野时她与民进党立委曾多次强调中华台北是矮化,因此受到质疑。行政院院长林全在行政院院会后受访表示,“中华台北”是目前参与国际组织常用的名称,“不满意但勉强可以接受”[18],表示会争取中华民国的台湾在国际社会的能见度与认同。[19]
  • 2016年10月蔡英文提出海峡两岸关系论述:“承诺不变,善意不变,不会在压力下屈服,不会走回对抗的老路”。[20]
  • 2017年3月22日,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小月强调,“我们两岸关系的界定就是两岸关系”,她对时代力量版草案名称“持保留态度”;外交部部长李大维被提问《两岸协议监督条例》是否应该纳入立法院外交及国防委员会与立法院经济委员会联席审查时直言“没有这个必要,两岸关系不是外交关系”[21]
  • 2019年1月2日下午,蔡英文表示,中华民国从未接受九二共识,也绝不会接受一国两制。并认为中国大陆施压国际企业[22]、军机军舰绕台,不会给台湾带来心灵契合[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定位

在动员勘乱时期,中共被认为是非法叛乱团体,其所占领的中国大陆区域,称为沦陷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不拥有法律上的任何地位,而被视为叛乱团体的存在。

在国际法上,蒋中正总统时期的汉贼不两立政策,认为中华民国完全拥有中国主权,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蒋经国时期推动的务实外交,只强调中华民国本身权益,默许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法上存在的现实。

政治人物谈话

  • 1997年4月2日,李登辉会见美国联邦众议院议长纽特·金里奇时表示,根据1972年的上海公报,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李登辉还表示“两岸统一以后的民主、自由、均富的国家,才是一个中国,国家统一是中华民国政府与人民坚持不变的奋斗目标,我们不可能放弃‘中华民国’来寻求国家的统一。”[24]
  • 2006年3月20日,马英九和纽约智库“外交关系协会”举行提问式的座谈会。由美国国际关系学者孔杰荣主持,出席人士包括美国学者、财经界人士及媒体。马英九说:“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The one China is the Republic of China)。[25]
  • 2007年9月15日,马英九在重返联合国游行中宣告:“台湾就是中华民国”。
  • 2011年2月18日,马英九总统要求政府文书一律要以“中国大陆”或“大陆”称呼对岸,以符合中华民国宪法的一个中国内涵。
  • 2013年10月10日,马英九在双十国庆上讲话,“各位乡亲,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两岸关系不是国际关系。”[26]
  • 2013年10月12日,民进党籍前行政院院长谢长廷表示,两岸关系确非国际关系,两岸是特殊关系;在处理两岸问题时,台湾应站稳,要让而不退[27]
  • 2014年1月,时任民进党主席苏贞昌率团访问欧洲,他22日在欧洲议会议员举办的欢迎酒会上致词说,台湾事实上是独立的,在未获得台湾人民透过民主程序同意前,不能被改变。
  • 2014年1月24日,苏贞昌在英国伦敦大学演讲时指出,中国大陆对与台湾有关的事都引用“一个中国”政策,以凸显它对台湾的主权,结果造成台湾无法正常参与主要的国际机构,台湾人民因此遭受的痛苦非外人所能想像。

国际外交

承认中华民国代表中国的政府,认同或尊重中华民国政府立场一个中国是中华民国。[28]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