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1]拼音:bù,注音:ㄅㄨˋ)是中国古代历法时间单位。指回归年朔望月平太阳日的最短循环(时间长度极接近的最小公倍数[2]。在西方,类似的概念为Callippic cycle。

数学原理

由于回归年与朔望月之最小公倍数并未恰好等于一日长的整数倍,若再取与太阳日之公倍数,则能更妥善的制历,因此出现“蔀”。

量值更迭

Thumb
玄始历采用600年置222个闰月代替十九年七闰法。更广泛被使用的的大明历亦弃十九年七闰法。

玄始历大明历前,包括古六历等皆采用一章岁十九、章月二百三十五、章闰[3]

  • 1=4=76年

因为回归年朔望月太阳日三者事实上并没有准确的倍数关系,这个数值可能因历法不同而有所改变。通常越后期、越精确的历法,取值会更大。直至今日,由于天文观测技术的进步,通常我们会以观测结果作为决定日期的依据。例如以观测后的定朔代替平朔,而不光以纸上作业为准。

文内注释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