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科特柳·约翰逊(英语:Philip Cortelyou Johnson,1906年7月8日—2005年1月25日)是一位有影响力的美国建筑师。他为人所熟知的是自1980年代起的后现代建筑作品。
生平
菲利普·约翰逊曾就读于哈佛大学设计学院研究所。1930年,他在纽约市现代艺术博物馆成立了建筑与设计部门。1961年,入选国家设计学院的准会员,而后在1963年成为该院院士。他于1978年被授予了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1979年,获颁普立兹克建筑奖,是该奖项的第一位得主。
约翰逊是一个男同性恋者,在1993年公开出柜,他也是美国最著名坦承自己是男同性恋的建筑师。约翰逊退休后都在他的“玻璃屋”生活,2005年于梦中辞世;相伴45年的伴侣惠特曼于同年也以66岁之龄过世。[1][2][3][4]
早年建筑启蒙时期
约翰逊出生在俄亥俄州的克利夫兰,是新阿姆斯特丹地区约翰逊家族的子孙,他的先祖科特柳曾为彼得·斯泰弗森特规划新阿姆斯特丹的第一个造镇计划。约翰逊早年就读于纽约州柏油村的哈克利中学,而后在哈佛大学主修历史和哲学,尤其专注于在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的著作。他因数次延长欧洲的旅行而中断学业[5],这几段旅行就成为他求学中最关键的时刻;他游览了法国的沙特尔城、希腊的帕德嫩神殿以及许多古代遗址,这使他愈来愈醉心于建筑。
1928年,约翰逊与建筑师密斯见面,当时密斯正在设计1929年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这场会面不但带给约翰逊很大的启示,也使双方培养出既竞争又合作的终生情谊。
约翰逊从德国回来后就成为新建筑的信仰者。为了考察第一手的最新建筑趋势,他与朋友巴尔和亨利-罗素·希区柯克更全面地在欧洲旅行。1932年,他们汇集了三人的探索成果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发表了深具标竿意义的主题“国际样式:1922年以来的建筑”,这场发表会不但影响深远,也向美国大众介绍了现代主义建筑。会中提到的重要建筑师包括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这场发表会也因为一场争议而变得更出名:建筑师莱特恼怒地撤回了他的作品,因为在会中他并未获特别重视。
作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持续拥护者,约翰逊利用在现代艺术博物馆职务的号召力,于1935年安排柯布西耶首访美国,并积极运作让密斯和布劳耶移民美国。
著名作品
- 1956年:西格拉姆大厦,美国纽约州纽约市
- 1972年:IDS 中心,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亚波利斯
- 1980年:水晶大教堂,美国加州加登格罗夫
- 1983年:威廉斯大厦,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
- 1984年:PPG 广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
- 1987年:南拉萨尔街190号,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
- 1996年:欧洲门,西班牙马德里
-
PPG 广场
进阶读物
- Schulze, Franz. Philip Johnson: Life and Work.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 [May 15, 2018]. ISBN 978-0-226-74058-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5-24).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