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园东安宫
台灣澎湖馬公市菜園里公廟,主祀朱府千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菜园东安宫(台湾话:Tshài-hn̂g Tang-an-biō),台湾澎湖县马公市庙宇,菜园里角头庙,主祀朱府王爷。清光绪十年(1884年),菜园社村民从石泉朱王庙分火,建东安宫。[1]法师流派为“普庵派”。[2]:60–62
沿革
马公市“菜园里”前身为“菜园社”,清领时期归属嵵里澚管辖。[3]约莫在三百年前,来自福建泉州的先民黄氏见此处地势低洼,有效遮蔽东北季风、适宜发展农业,遂形成聚落,周遭又有“石泉社”、“前寮社”比邻而居。[4][5]
关于菜园东安宫之起源有两种说法:其一,根据菜园东安宫曾存有“菜藉神光永茂盛”、“园凭灵气常丰盈”之对联(下联已遗失),落款年份为道光元年(1821年),故东安宫乃有道光元年(1821年)间已有历史渊源之说法。[1]其二,道光15年(1834年),菜园社、前寮社和石泉社三社居民共奉“石泉朱王庙”为三社公庙,尔后因三社居民渐众,开始有独立建庙之议,三社协议从石泉朱王庙分火,并抽签分配庙宇公物,根据分配结果的纪录:菜园社分得香炉、石泉社抽得神像,而前寮社获得令牌。[5][注 1]
光绪八年(1882年),菜园社乡老发起筹建工程、光绪十年(1884年),东安宫落成,同样主祀朱府王爷,增祀李府元帅(中坛元帅哪吒)和朱府二恩主。[注 1][1][6]
日治时期大正14年(1925年),东安宫开办鸾堂“正修社宝善堂”,透过扶鸾济世救民,并著有善书《律案新篇》、《觉顽醒世》、《觉世牖民》等,启迪民众、引领向善。昭和19年(1944年)更名为“化育堂”。[1][7][注 1]
后因太平洋战事起,菜园东安宫遭盟军轰炸,庙身损坏,民国38年(1949年)乡民发动重建,历时两年落成。[注 1]
民国61年(1972年),菜园里村民将李府元帅金身移奉至高雄,另辟新庙于高雄市三民区市中一路392号,民国65年(1976年)落成,同年安座入火,主祀李府元帅,即高雄东安宫。[6][8]
民国74年(1985年),乡老将“化育堂”改名为“明善堂”,以重振鸾堂武坛之业务。[1][注 1]民国78年(1989年),菜园东安宫重启修建,两年后竣工;民国83年(1994年),时任台湾省府主席的李登辉赠予东安宫匾额,题曰“泽庇苍生”[1],今仍高悬于正殿之内。
图辑
-
立面入口
-
老榕树告示牌
-
斗栱、垂花、彩绘横梁及圣旨牌
-
朱府王爷和神龛诸神像
-
狮神太子像
-
正殿内部
-
平安符
文物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
注释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