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粵劇及電影女演員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芳艳芬(英语:Katie Fong Yim-fun,1926年4月2日—),MBE,BBS,原名周东仕,又名梁燕芳,出生于广东恩平县歇马乡南坑垄村,著名粤剧表演家。曾于1952年及1953年连续两年在香港报章《娱乐之音》主办的“梨园三王”选举中,获读者投票选为“花旦王”[1]。
自小家穷,由同乡梁簪姑(梁元桂孙女)抚养,易名梁燕芳,迁居广州。养母是粤剧爱好者,芳艳芬对粤剧产生兴趣。曾经向男旦白洁初(原名夏伯祥)、肖兰芳等人学习演戏[2]。后来拜王九为开山师父,获王九推荐到戏班工作,由音乐家易剑泉替她取名‘芳艳芬’。1936年进入国声剧院,1937年与红线女进入“胜寿年粤剧团”[1],边学边演。1943年在大东亚剧团,升任正印花旦,声誉日隆。
抗战结束后,先加入罗家权组织的“周丰年”班,后加入“大龙凤剧团(广州)”,曾与白玉堂、何非凡、新马师曾、冯镜华、绿衣郎等人合作演出,凭着《夜祭雷峰塔》之“反线二簧慢板”成名,并自创“芳腔”[3]。在芳艳芬隐退后的数十年,“芳腔”继续流传有李宝莹在舞台上演出[4]和唱片录音的版本,芳艳芬称旧日所纳那个徒弟放弃了这门艺术多年,自己不算有“传人”。
1948年1月,与罗品超等人组成“雄风剧团”。1949年秋赴香港,与陈燕棠、罗家权、陆云飞、冯镜华等组“艳海棠”班。
五十年代与[5]薛觉先演出《汉武帝梦会卫夫人》,与任剑辉和陈锦棠组“金凤屏剧团”,“班主”是何泽苍而编剧是唐涤生[6]。搬演大量唐涤生中期作品。
1953年自组戏班“新艳阳”,与名伶任剑辉、新马师曾、麦炳荣等合作。1954年邀得学者简又文编写明末史剧《万世流芳张玉乔》及潘一帆编写《梁祝恨史》。简之明末史剧,由唐涤生修补后[7]戏才能演,唐涤生自此深入钻研粤剧的文学性与艺术性,渐渐地,唐涤生剧目便都多有文采。
1950年芳艳芬开始演出电影,除了温婉贤淑的角色,亦演过不少时装喜剧如《唔嫁》(1951)、《财来自有方》(1952)、《蜜运》(1953)等。1953年创办植利影业公司,陆续将她的戏宝《洛神》(1957)、《梁祝恨史》(1958)、《六月雪》(1959)等搬上银幕。从影近十年,芳艳芬主演过150多部电影。
1958年8月1日把名下一个物业捐赠八和会馆作永久会址。
1959年1月与医生杨景煌结为夫妇,同年宣布息影。到1987年10月、1993年、1995年、1998年以慈善名义演出。
1984年,她与粤剧爱好者曾超群女士合作,成立“群芳慈善基金会”及“群芳艺苑”等团体,研究艺术,灌录唱片义卖,用作经费。
2012年,慷慨捐赀香港中文大学逸夫书院,以推动粤剧表演艺术,设立“芳艳芬艺术传承计划”[12]。
2017年,芳艳芬邀长者华工后代欣赏粤剧汇演贺加国庆[13]。
(独唱)
芳腔新唱
电影主题曲
(与何非凡合唱)
(与陈锦棠合唱)
(与梁醒波合唱)
(与黄千岁合唱)
(与新马师曾合唱) (按:目前还没有找到一首)
(与任剑辉合唱)
(套碟)唱功能够压台而平起平坐的老倌,旧习每剧目子喉独唱、平喉独唱、合唱各一。
唐涤生“一字”系列中第一个剧目《一枝红艳露凝香》、《春灯羽扇恨》两次搬上银幕,男主角都是任剑辉。
|
|
|
自组剧团与不同“当时得令”的搭档合作,如陈锦棠,新马师曾,麦炳荣,黄千岁等等及其认为舞台最合拍任剑辉一起演出,根璩第十一届新艳阳场刊列出历届剧目:-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
第五届
第六届
第七届
第八届
|
第九届
第十届
第十一届
第十二届
|
|
泽生影业公司,唐涤生与何泽苍建立。
植利影业公司,芳自资与欧汉姬建立。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