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核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核能目前产生300亿度电发电量,占中华民国总发电量12%、能源消耗8%(2020年)。[1][2][3]采用ABWR设计之核四厂建设由于部分民众反对,自2014年宣布停建。中华民国自1970年代开始,因应日渐严峻的电力用量而开始使用核电,至21世纪,台湾反核运动主要针对龙门核能发电厂(核四厂)是否商转发电、高阶核废料无解决方案、存放低阶核废料的兰屿贮存场容量已满、核能发电对环境的冲击、活断层遍布台湾等理由,论述台湾不适合盖核电厂。2016年总统选举,反核主义的民主进步党执政。蔡英文政府宣布将逐步废核。2018年以核养绿公投案复决相关法律条文,法理上于结果公告3日后立即失效,其领衔人认为这代表台湾人民否决废除核能政策[4]。事后民进党政府却表示,无意延役台湾核电厂、兴建新的发电机组,原因是反应堆寿命将到期,无法延役。

![]() | 此条目需要更新。 (2024年11月5日) |
组织
研究中心
台湾运作中学术研究反应堆仅有1座位于国立清华大学[5]。成功大学陈秋荣教授[6]认为,若台湾欲发展洁净能源,应加快研究核聚变速度。
核废料处理
1980年,台电在兰屿兴建低阶核废料储存场,并在1982年启用,因而引发了兰屿反核废料运动,1996年后虽然不再将核废料运至兰屿,2002年,台电核废料贮存场租约到期,但贮存场的迁移却一直没有下文。而澎湖望安乡在1996年、2007年,台东大武乡在2003年,都曾发生过反对核废料最终处置场抗议行动。1987年12月7日,原委会安排兰屿地方首长、民意代表等人,赴日进行日本核电安全宣传之旅时,发生了“机场抗议事件”,虽然只有数名达悟青年参与,但却是达悟族人发起第一次抗议事件。1988年2月20日,发起反核抗争“第一次驱逐恶灵行动”[10],有200人参与。其后在1989年、1991年、2012年发起第2、3(有400人参与)、4次驱逐恶灵行动。1988年3月23日,在台北发动514反核运动。1995年5月31日-6月1日,在兰屿发起“一人一石”填平港口行动,并同步在台北举行“反核废、驱恶灵”示威游行[11]。2002年5月1日,兰屿发动“全岛罢工罢课反核”游行,全岛各学校约二至三成学生及半数乡公所职员请假参与,与警方发生冲突,活动持续到4日经济部长林义夫到兰屿进行沟通。[12]
沿革
1970年代,领有台湾中华民国政府由行政院院长蒋经国主导提出十大建设,其中包含兴建核能发电厂,即台北县石门乡(今新北市石门区)第一核能发电厂。核一厂于缓和了石油危机造成经济冲击,也改善台湾投资环境,是该地工业转型基础[13]。
台湾核电厂列表
历年装置容量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
---|---|---|---|---|---|---|---|---|---|---|
装置容量(MW) | 3,242 | 3,242 | 4,193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
占总装置容量比 | 27.31% | 26.11% | 32.35% | 32.20% | 30.99% | 31.00% | 31.00% | 29.81% |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
装置容量(MW)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占总装置容量比 | 28.88% | 26.02% | 24.73% | 24.31% | 22.53% | 21.37% | 19.60% | 18.03% | 17.36% | 15.76%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
装置容量(MW)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占总装置容量比 | 14.80% | 14.48% | 13.51% | 12.83% | 12.27% | 11.92% | 11.43% | 11.22% | 11.10% | 10.73%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
装置容量(MW)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5,144 | 4,508 | 3,872 |
占总装置容量比 | 10.53% | 10.55% | 10.63% | 10.54% | 10.63% | 10.57% | 10.38% | 10.44% | 8.56% | 6.90%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
装置容量(MW) | 3,872 | 2,887 | 2,887 | 1,902 | 951 | |||||
占总装置容量比 | 6.70% | 4.86% | 4.66% | 2.97% | 1.40% |
历年发电量
1982 | 1983 | 1984 | 1985 | 1986 | 1987 | 1988 | 1989 | |||
---|---|---|---|---|---|---|---|---|---|---|
发电量(GWh) | 13,084.2 | 18,903.7 | 24,588.9 | 28,726.7 | 26,940.8 | 33,128.3 | 30,651.3 | 28,276.1 | ||
占总发电量比 | 30.12% | 39.14% | 47.09% | 51.71% | 43.22% | 47.89% | 40.19% | 33.64% |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
发电量(GWh) | 32,866.0 | 35,290.1 | 33,844.5 | 34,354.2 | 34,870.5 | 35,315.6 | 37,787.7 | 36,269.5 | 36,865.9 | 38,007.0 |
占总发电量比 | 36.44% | 35.58% | 32.07% | 29.82% | 27.98% | 26.53% | 26.62% | 24.10% | 22.59% | 22.48%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
发电量(GWh) | 38,502.8 | 35,486.4 | 39,552.9 | 38,891.6 | 39,490.1 | 39,972.0 | 39,870.5 | 40,539.2 | 40,826.9 | 41,571.1 |
占总发电量比 | 20.83% | 18.82% | 19.89% | 18.60% | 18.08% | 17.57% | 16.93% | 16.67% | 17.13% | 18.07%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
发电量(GWh) | 41,628.7 | 42,116.5 | 40,421.7 | 41,639.4 | 42,389.0 | 36,471.1 | 31,661.4 | 22,445.5 | 27,678.3 | 32,323.4 |
占总发电量比 | 16.85% | 16.70% | 16.14% | 16.50% | 16.31% | 14.13% | 11.99% | 8.31% | 10.05% | 11.7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 2024 | ||||||
发电量(GWh) | 31,440.2 | 27,787.9 | 23,754.8 | 17,802.0 | 12,180.3 | |||||
占总发电量比 | 11.23% | 9.55% | 8.24% | 6.31% | 4.22% |
反核运动
台湾反核运动主要是来自反对核四厂兴建计划,另外也有一部分是针对兰屿低阶核废料等问题,目前为台湾的政治运动,几乎每年都有至少一次游行活动。
1970年代,邱连辉、黄顺兴、苏秋镇、雷渝齐、林钰祥等立法委员曾经在立法院提出对核能发电质询[18]:191,屏东核三厂兴建时亦有反对声音[19]。但反核当时并非社会重要议题,也未形成社会运动。直到台北县贡寮乡(今贡寮区)核四厂兴建计划于1980年提出。1984年6月,立法委员余陈月瑛首先在立法院以反对核四厂兴建为质询重点。1984年12月起,多名监察委员以核四厂预算过于庞大,要求政府检讨是否有兴建必要。1985年3月,55位立法委员联名,向行政院提出联合质询,要求审慎评估核四兴建的利弊得失。同年4月27日,55位立法委员再度联名要求停止兴建核四厂。5月2日,行政院指示暂缓兴建核四厂,是为核四厂兴建计划第一次受阻。但在核四厂预算尚未核准以前,早已经在1978年开始购买土地。此时期民间的参与组织,有消费者文教基金会、环境品质文教基金会,以及贡寮乡居民社区组织。当时对核四厂质疑的面向,主要集中在政治面、经济面,对核能安全面向讨论较少。[18]:191-1951985年7月7日,核三厂一号机汽机房设计不当,低压汽机运转发生剧烈共振现象,汽机叶片脱落,引爆氢气造成大火,延烧三小时,经一年两个月停机修复,始恢复正常运转,损失惨重。1986年4月28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使得核能安全与生态影响的议题被重视,反核运动也从单独针对核四厂的政商问题,转向对核能发电普遍性质疑。[18]:199-201当年10月10日,由党外编联会人士到台电大楼前举行抗议核电政策的演讲活动,是公认第一次的反核四街头运动。[20]1986年底中央民意代表增额选举时,恒春地区的候选人皆将抨击炮口对准核三厂。[18]:199此时期的反核运动亦渐渐组织化,从早期仅有消费者文教基金会环境组,到后来1987年9月1日新环境基金会成立、1988年1月台湾环境保护联盟(简称“环保联盟”)成立,新的组织陆续投入反核运动,其中环保联盟下反核组成为当时要角。[18]:200-201而环保联盟进行民间的反核串连,也促成贡寮乡地方草根组织盐寮反核自救会也于1988年成立。[19]

1992年,立法院通过原于1985年冻结之核四预算恢复动支,同年反对核能发电之在野党民主进步党在1992年中华民国立法委员选举中,取得三成以上的席次,使得经由立法院的预算审查,达成停建核四成为可能。反核组织透过与在野党结盟的方式,开始向立法院施压。同时,反核团体也尝试透过中华民国法律体制达成目标。1994年。反核团体发起罢免台北县拥核立委(多为执政党中国国民党籍)行动,是台湾地方自治史上第一桩中央民代罢免投票,中国国民党占多数的立法院修改选罢法,提高罢免门槛,11月27日在台北县举行罢免投票,同日台北县政府也针对核四立场进行全县性公民投票,在投票率低,未达选罢法罢免门槛的情况下,此次罢免未能成功。1994年5月22日,核四厂所在的贡寮乡举行全乡核四公投开票结果不同意兴建者,占96%以上,但因公投当时没有法源依据,不具法定效力。[19]2000年,原本主张反核的民主进步党取得中华民国执政权,陈水扁政府起初宣布停建核四,但引发国会执政党和反对党之间的对立及台湾社会的不安,次年2月又由时任行政院院长张俊雄宣布核四复工[21],是反核方一大挫败。2002年陈水扁政府将“非核家园”列入《环境基本法》,成立非核家园推动委员会,邀请环保界人士加入,试图推行体制内的社会宣传。另一方面,民间反核运动人士则持续自1997年以来的在地工程监督路线。2000年自环保联盟台北分会转型的绿色公民行动联盟成为此时的重要反核团体,透过进入地方社区办理活动的方式,试图维系反核动力。2010年,由于核四试运转期间发生些许事故,引发媒体对于安全问题的疑虑。2011年初,盐寮反核自救会重新改组,再启抗争。同年3月11日,因2011年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所带来的地震与海啸侵袭,发生了福岛第一核电厂事故,全球各地反核声浪高涨。[19]
2013年1月,富邦文教基金会执行董事陈蔼玲号召妇女成立“妈妈监督核电厂联盟”[22],引起社会关注,也使行政院长江宜桦于2月25日宣布,政院愿接受核四停建公投检验,将由立法院发动全国性公投,预估7、8月举行。[23][24]不过提案在立法院没通过。2010年代有不少反核的集会游行及社会运动,其中以台湾废核大游行、2014年林义雄反核四禁食行动、后续引发占领忠孝西路事件、426凯道反核事件较为知名。
拥核运动
支持核能发电者认为,核能发电相较于台湾主流火力发电,是对环境冲击最小的、安全、洁净能源。[25]核能流言终结者是1个拥核团体。
相关条目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