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态(英语:automimicry)是动物对自身进行的一种拟态,共有两种形式。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2/2b/Chaetodon_capistratus2.jpg/640px-Chaetodon_capistratus2.jpg)
第一种由林肯·布劳尔发现于1967年,类似于贝氏拟态。这种自拟态指的是同种生物中防御较弱个体对较强个体的拟态。君主斑蝶会进行这种拟态。
另外一种由爱德华·B·波尔顿发现于1890年,指的是一种动物身上不太重要的部分对重要部分的拟态。如模拟头部的假头、模拟眼睛的眼斑等。
自拟态已被运用到军事领域。如A-10雷霆二式攻击机会在机腹喷涂机舱盖的图样[1][2],而ARV型丘吉尔战车则装有假的炮管[3]。
-
ARV型丘吉尔战车则装有假的炮管,模拟有真炮管的丘吉尔战车
-
A-10雷霆二式攻击机会在机腹喷涂机舱盖的图样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