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肤色根据不同族群而异,肤色的变异范围可从深色到近乎白色(白里透红是由皮肤中血液所造成)。肤色的色调决定于黑色素在皮肤中的含量。平均而言,女性肤色较男性稍浅[1]。
通常祖先源自光照丰富地区的人,拥有较黑的皮肤;祖先来自光照缺乏地区的人,肤色则较浅。对于某些拥有不同光照地区祖先的族群来说,可能会同时包含各种不同深浅的肤色。另外,性选择也影响了肤色的分布[2][3]。
黑色素共分为两种:pheomelanin(呈现红色的)及 eumelanin(呈现褐色的),它们的数量取决于基因是否为显性(一般情况下,它们为不完全显性基因)。同时,吸收紫外线也可将黑色素呈现在皮肤中,因此,晒太阳后皮肤会变得更深色,即使是白人也一样。
在古时,人类分布在不同的地方。由于黑色素的多少与日照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在非洲那些日照时间极长的地方,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黑色素便不断增多,当地人的肤色基本呈黑。
古人大都活不到因紫外线得癌症的年纪。但是紫外线可以破坏叶酸,缺乏叶酸的孕妇很容易生出畸形儿,这是皮肤变黑的进化动力。紫外线能帮助合成维生素D,黑皮肤会导致维生素D缺乏症。农业诞生后人类的食物成分变得单一,使维生素D缺乏症让人类的肤色变白。
2012年8月25日出版的《分子生物学与进化》(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杂志刊登了葡萄牙波尔图大学的几位科学家撰写的论文,通过分析KITLG、TYRP1、SLC24A5和SLC45A2四个基因的变异时间,发现在1.1万~1.9万年之前欧洲人的皮肤才终于变白。早些年发表在《科学》上的另一篇论文得出的年代更近,为5300~6000年。
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都能明显看出生活在纬度越高的地方的人肤色越浅,尽管加拿大原住民和西伯利亚的北方原住民比北欧原住民肤色深,这是因为北欧人使用鱼油来作为维他命D的补充,所以可以更白一些。非洲最南端的黑人肤色虽然比最北端的阿拉伯人深许多,仍然比生活在赤道附近的非洲人要浅。
有一些社会群体偏爱特定的肤色。例如马赛人,他们喜欢颜色更深的皮肤,并且还会弃养患有白化病的孩子[4]。而喀麦隆一些部落的男性并不看重女性肤色,女性肤色浅也未必更有吸引力。[5]
许多地方的人们偏爱肤色较浅的女性,所以当地的女性会了让自己看上去更美白,会在皮肤上涂抹含铅化妆品。[6] 然而有些劣质化妆品会导致铅中毒。有妇女在户外时会戴上手套并撑起遮阳伞来遮挡阳光。香港、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韩国接受调查的女性中,十分之四的人承认自己用过美白霜。[7]在一些白人占少数的拉丁美洲国家,他们也依然偏爱白皙或浅色皮肤[8]。在巴西,深色皮肤的人更容易受到歧视(即是有非裔血统)。[9]拉丁美洲的许多男女演员都有欧洲人的特征——金发、蓝眼睛和白皮肤(在菲律宾的演员多肤色较白)。[10][11]南亚地区的人也偏爱白皮肤。[12]非洲裔美国人社区普遍偏爱肤色较浅的皮肤[13]。根据2010年的一项研究,新西兰和加利福尼亚的人们偏爱肤色较浅的女性[14]。
根据学者弗兰克·斯诺登(Frank Snowden)的说法,古埃及、希腊以及古罗马的人们并不能通过肤色来决定自己的社会地位。[15][页码请求]
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大陆的居民更喜欢苍白的皮肤,他们认为皮肤白的人社会地位高。较贫穷的人会在户外工作,因为经常暴露在阳光下,所以皮肤会变黑,而上层阶层的人们则待在室内,所以肤色较浅。[16] 殖民时代一些欧洲国家认为深色皮肤的人是不文明的、低劣的种族,他们应该服从于浅色皮肤的殖民者。[17]20世纪以来,一些西方人对肤色改变了看法。[18] 2017年,一些美国人认为晒黑后的皮肤比苍白或非常黑的皮肤相比更具吸引力并且看上去更健康。[16]有些男子更喜欢晒黑后的女性。[19][20]一些人认为,皮肤太白说明此人一直在办公室内工作,而晒黑后的皮肤则意味着此人有更多的休闲时间、更喜欢运动并且身体更健康,这种人可能有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社会地位。[1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