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发行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货币发行局(英语:Currency Board)是固定汇率制的一种,即固定本国货币与某特定外币之汇率,并严格按照既定兑换比例,使货币发行量随外汇存储量联动的货币制度。货币发行局的挂钩货币通常是美元或欧元。
此条目翻译品质不佳。 (2019年7月18日) |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Linked Exchange Rate)也是货币发行局,但允许汇率在固定范围内浮动。因为三元悖论,“联系”不仅指汇率与美元挂钩,而是货币政策也跟随美国,港元利率长期走势必须跟随美元利率走势。
历史
1849年,毛里求斯首创了货币局制度。十九世纪末,英国为殖民地提出并设立了联系汇率制。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而采用此汇率制度,与英镑挂钩,1972年取消。1983年再度启用,改与美元挂钩,金管局与发钞银行的交易以7.80港元兑1美元的汇率结算,并允许市场汇率在7.75至7.85之间自由浮动。
近代历史

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以外使用美元地区
货币与美元挂钩地区
货币与美元以窄幅汇率挂钩地区
欧元区以外使用欧元地区
货币与欧元挂钩地区
货币与欧元以窄幅汇率挂钩地区
注意:白俄罗斯卢布与欧元、俄罗斯卢布和美元的一篮子货币挂钩香港金融管理局负责稳固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保加利亚和立陶宛也有类似的机构。爱沙尼亚独立后的1992年,货币与德国马克挂钩,此政策被视为该国经济发达的重要因素。阿根廷因严重经济衰退,2002年放弃联系汇率制度。英国海外领土直布罗陀、福克兰群岛和圣赫勒拿岛继续实施联系汇率制度,以英镑作为各自印刷的货币的储备货币。[1]
金本位是一种特别的联系汇率制度,与金价而非外国货币挂钩。
优点
缺点
参见
- 货币制度
- 单一货币联盟、多重货币联盟
- 欧洲货币联盟
- 平行货币制度
参考资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