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考李留斯·雷恩(英语:Cornelius Ryan,1920年6月5日—1974年11月23日),爱尔兰裔美国籍记者兼作家,主要以受欢迎的军事历史为写作题材,并以其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作品——“二次大战三部曲”而闻名,三部曲分别为:描写诺曼底登陆的《最长的一日》(1959)、刻画市场花园行动的《夺桥遗恨》(1974)与描述柏林战役的《最后一役》(1966)
考李留斯·雷恩于爱尔兰的都柏林出生成长,1940年前往英国伦敦担任记者的工作,在随盟军前往欧洲时开始报导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闻,战争结束后也报导了以色列的建立。1947年时雷恩移民至美国并转而前往时代杂志工作,1951年归化为美国公民并在美国度过余生。
1920年,雷恩在都柏林出生,尔后就读爱尔兰波托贝洛的辛格街基督教兄弟学校,并在哈灵顿街上的圣凯文教堂担任辅祭男童,也在都柏林的爱尔兰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同时雷恩也是爱尔兰天主教童子军第52团的成员,曾于1934年搭乘游轮兰开斯特里亚号到罗马朝圣。[1]
1940年雷恩搬到伦敦居住,并于1941年成为每日电讯报的战地记者,原先报导欧洲上空的空战,美国参战后,雷恩与美国陆军航空军(USAAF)的第八及第九航空队参与了一共14次的轰炸任务,尔后雷恩加入了由乔治·巴顿中将(巴顿于1945年4月14日被擢升为上将)所指挥的美国第三军团并报导其行动直到1945年二战欧洲战场告终,接着他转而前往太平洋战场并待在那里直到整场战争结束。战后,雷恩于1946年前往耶路撒冷报导了英国托管巴勒斯坦的结束及以色列的独立建国。
1947年,雷恩移民到了美国并前往时代杂志工作,报导了美国战后于太平洋所执行的核子试爆[1] ,1948年他于时代杂志上报导了第一次以阿战争[1] 。此外也有其他杂志如柯利尔和读者文摘也转载了其文章。[2]雷恩与小说家凯瑟琳·摩根(1925–1993)结婚。1951年,雷恩归化为美国公民[3]。
1949年,雷恩在诺曼地旅行时开始对描写一个比过往任何资料都更为详尽的大君主行动兴起兴趣,于是他开始整理资料并进行了超过1000次的访谈,以收集盟军和德军士兵的战争经历,而除了士兵以外,也采访了许多法国地下反抗军及法国平民。[1]。于是在1956年,雷恩开始写其二战三部曲中的第一本——描绘诺曼底登陆的《最长的一日》,并于1959年完成发行,这本书立刻获得了极大的回响,书本的电影版权也被卖出,而雷恩也协助了在1962年上映的同名电影的剧本编写,该电影的制片人达里尔·F·扎奈克则为书本的播映权支付了175,000美元给雷恩。[4]
1956年12月21日,雷恩于柯利尔发表了一篇有关泛美航空的波音377同温层巡航者成功于海面迫降的事件[5],隔年,雷恩将此文章扩充成书“One Minute to Ditch! ”[6]
1966年,雷恩出版了描写柏林战役的《最后一役》,其中包含了柏林市民、美军、英军、苏军和德军等多方面详细的叙述和视角,以及在1945年的春天,当西方盟军和苏军在争执由谁来解放柏林及如何瓜分德国领土时,背后令人担忧的军事及政治情势。
1970年,雷恩被诊断出得了前列腺癌,然而,在他与病魔奋斗的同时他仍努力完成了二战三部曲的最后一部—《夺桥遗恨》并于1974年出版,此书刻画了市场花园行动——一场西方盟军的空降部队于荷兰及安恒战役中的惨痛失败。此书也于1977年被翻拍成同名电影,遗憾的是,在此书出版后的两个月,雷恩于推广书籍的旅途中病逝于曼哈顿[1],享年54岁,并被埋葬于康涅狄格州的里奇菲尔德北边的里奇伯里公墓。
在雷恩去世四年后,遗孀凯瑟琳·摩根·雷恩根据考李留斯·雷恩晚年为出版回忆录而秘密留下的笔记出版了“A Private Battle”(1978)。
多年以来雷恩于出版商西蒙与舒斯特的编辑为受该出版商总编辑迈克尔·科达帮助的彼得·施韦德[2],而雷恩的作家经纪人则是保罗·吉特林。[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