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社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老社寮,原写为老社藔,是台湾新竹县关西镇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位于该镇中部偏南。相较于今日行政区,其范围大致为新富里西半部。

事实速览 客家语汉字, 客语白话字 ...
老社寮
客家语汉字老社寮; 腦社寮
客语白话字Ló Sa-liàu; Nó-sa-liàu
台湾客拼loˋ sa liauˇ; noˋ sa liauˇ (四縣腔)/loˊ sha+ liau; noˊ sha+ liau (海陸腔)
关闭
事实速览 汉字, 白话字 ...
老社寮
汉字老社寮/腦社寮
白话字Lāu Siā-liâu/Ló Siā-liâu
台语罗马字Lāu Siā-liâu/Ló Siā-liâu
闽南拼音Lâu Siâliáu/Lǒ Siā-liâu
关闭

历史

台湾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老社寮地区为一街庄,称为“老社藔庄”,隶属于竹北二堡。该庄昔日北隔凤山溪支流锦山溪十六张庄为界,西边北段隔凤山溪另一支流新城溪苎仔园庄为界,西边南段及南边隔新城溪支流老社寮溪新城庄为界,东边为石门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废县厅改设二十厅,该庄隶属于新竹厅。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并二十厅为十二厅,该庄隶属不变。1920年(大正九年),废十二厅改设五州二厅,该庄改制并雅化为“老社寮”大字,隶属于新竹州中坜郡关西庄[2]。1941年,关西庄升格为关西街

战后关西街改制为关西镇,隶属于新竹县,大字亦改制为里。1950年桃、竹、苗分治,关西镇隶属不变。

交通

乡道竹30线是十六张至沙坑的道路,大致以纵向转西北—东南走向再转横向蜿蜒经过老社寮西部及南部,向北可前往十六张并止于东光国小前省道台3线路口,向东可前往石门,再转南后转西可前往八十分、沙坑并止于省道台3线另一路口。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