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维·纳尔班迪安(David Nalbandian,1982年1月1日—),已退役的阿根廷职业网球运动员,为亚美尼亚人的后裔。5岁开始接触网球,曾赢得美国公开赛和温布尔登锦标赛的青年组冠军。他擅长反手抽击,单打最高世界排名为第3。
国家/地区 | 阿根廷 |
---|---|
居住地 | 阿根廷科尔多巴 |
出生 | 阿根廷科尔多巴 | 1982年1月1日
身高 | 1.80米(5英尺11英寸)[1] |
转职业年 | 2000年 |
退休年 | 2013年 |
持拍 | 右手持拍(双手反拍) |
职业奖金 | 11,114,755美元 |
单打成绩 | |
职业战绩 | 383–192 (66.6%) |
冠军头衔 | 11 |
最高排名 | 3(2006年3月20日) |
大满贯单打成绩 | |
澳网 | 半决赛(2006) |
法网 | 半决赛(2004、2006) |
温网 | 决赛(2002) |
美网 | 半决赛(2003) |
其他大型单打赛事 | |
ATP总决赛 | 冠军 (2005) |
奥运会 | 第三轮(2008) |
双打成绩 | |
职业战绩 | 48–53 |
冠军头衔 | 0 |
最高排名 | 105(2009年10月5日) |
纳尔班迪安在2002年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的单打比赛中获得亚军。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赢得了11个单打冠军,其中包括2005年的网球大师杯赛和两次ATP大师系列赛。
在2007年马德里大师赛,他成为自1994年以来,第3位在同一赛事中击败世界排名前3选手而封王者。近9场比赛对罗杰·费德勒只有1次胜利的纳尔班迪安,借着连续打败世界第2的拉斐尔·纳达尔及第3的诺瓦克·乔科维奇所带给他的信心,于决赛与费德勒激战三盘之后,以1:6、6:3、6:3后来居上,打败费德勒。
大满贯
年度 | 赛事 | 场地 | 决赛对手 | 对手国籍 | 胜方比分 |
2002 | 温布尔登锦标赛 | 草地 | 休伊特 | 澳大利亚 | 6-1, 6-3, 6-2 |
大师杯
年度 | 赛事 | 场地 | 决赛对手 | 对手国籍 | 胜方比分 |
2005 | 上海 | 室内地毯 | 费德勒 | 瑞士 | 64-7, 611-7, 6-2, 6-1, 7-63 |
大师赛
年度 | 赛事 | 场地 | 决赛对手 | 对手国籍 | 胜方比分 |
2007 | 马德里 | 室内硬地 | 费德勒 | 瑞士 | 1-6, 6-3, 6-3 |
2007 | 巴黎 | 室内硬地 | 纳达尔 | 西班牙 | 6-4, 6-0 |
年度 | 赛事 | 场地 | 决赛对手 | 对手国籍 | 胜方比分 |
2003 | 加拿大 (蒙特利尔) | 硬地 | 罗迪克 | 美国 | 6-1, 6-3 |
2004 | 罗马 | 红土 | 莫亚 | 西班牙 | 6-3, 6-3, 6-1 |
2004 | 马德里 | 室内硬地 | 萨芬 | 俄罗斯 | 6-2, 6-4, 6-3 |
2008 | 巴黎 | 室内硬地 | 特松加 | 法国 | 6-3, 4-6, 6-4 |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