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鹳,又名火鹤红鹤,是红鹳科(学名:Phoenicopteridae)鸟类的统称,共有三属六种。为一种大型水鸟,主要分布于非洲中南美洲,在印度南欧等部分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在温带与寒带也偶有出现。

Quick Facts 科学分类, 属 ...
火烈鸟科
化石时期:25–0 Ma
渐新世现在
Thumb
P. jamesi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火烈鸟目 Phoenicopteriformes
科: 火烈鸟科 Phoenicopteridae
Bonaparte, 1831
Thumb
Close

描述

一种大型涉禽。脖子长,常弯曲成S型。体高1至1.4米,翼展可达1-1.6米。通体长有洁白泛红的羽毛。红色并非火烈鸟本来的羽色,而是来自其摄食的浮游生物所含的甲壳素。火烈鸟的喙外型特别不同的是,上喙小于下喙。

繁殖时每只雌鸟在小山丘状的巢内只产下1枚卵,大小约78-90毫米[来源请求],115-140克重。孵卵期在27到31天之间。成鸟的性成熟期大约3-5年。

Thumb
在赛伦盖蒂大草原一座小湖里的一群火烈鸟。

生活环境和分布

火烈鸟生活在咸水湖沼泽地带和一些潟湖里,主要靠滤食藻类浮游生物为生。有些火烈鸟受鱼的影响比较大,比如智利火烈鸟只生活在没有鱼的湖里,这是因为智利火烈鸟的食物链分布较微量,鱼类会削夺一部分火烈鸟的食源。主要分布在印度非洲中南美洲。在中国新疆和中国湖南省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曾见到过迷鸟。2014年12月,天津报告发现火烈鸟。[2]

种类

火烈鸟有三属六种:

习性

火烈鸟喜欢群居。在非洲的小火烈鸟群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鸟群。 火烈鸟不是严格的候鸟,只在食物短缺和环境突变的时候迁徙。迁徙一般在晚上进行,在白天时则以很高的飞行高度飞行,目的都在于避开猛禽类的袭击。迁徙中的火烈鸟每晚可以用50到60公里的时速飞行600公里。

分类

火烈鸟的分类问题是鸟类学的一个著名难题。困惑了几代鸟类学家。 简单来说,在分类学家眼中火烈鸟似乎是一个由一部分鹳的结构和一部分鸭子的结构拼接而成[谁?],所以主张把火烈鸟划为鹳形目的分类学家和划为雁形目的分类学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依据。 比如说:

  • 火烈鸟的骨盆结构和肋骨构造和鹳类类似
  • 火烈鸟的卵白蛋白质类接近
  • 火烈鸟,尤其是幼雏的行为跟雁形目非常像。火烈鸟成鸟长蹼,而且羽毛防水,这都跟雁形目相同。此外连叫声两者都像。

作为折中的分类方案把火烈鸟提升到目的层次,单立火烈鸟目。而分子生物学家通过DNA杂交实验英语DNA–DNA hybridization研究发现,跟火烈鸟的DNA最接近的鸟类却是一类小型鸟类:鸻形目

与鸊鷉的关系

最近的分子证据表明红鹳与鸊鷉有关,[3][4][5]而形态学证据也强烈支持红鹳和鸊鷉之间的关系。牠们至少有11种共同的形态特征,其他鸟类中没有这些特征。这些特征中有不少曾在红鹳身上发现过,但过去没在鸊鷉身上发现。[6] 古生物 Palaelodus的化石被认为可能是红鹳和鸊鷉在演化上和生态上的中间体。[7]

对于鸊鷉-红鹳演化支,有学者提出奇迹鸟类这个分类群

系统发育树

现存红鹳:[8]

红鹳属

P. chilensis (智利红鹳)

P. roseus (大火烈鸟)

P. ruber (美洲火烈鸟)

Phoeniconaias minor (小火烈鸟)

安第斯红鹳属

P. andinus (安第斯火烈鸟)

P. jamesi (秘鲁红鹳)

演化历史

化石证据表明火烈鸟祖先早在3千万年以前的中新世就开始分化出来了,远早于大多数别的鸟类。1976年发现的化石暗示其祖先是类似乎那样的滨岸鸟类。在安第斯山脉曾发现大约七百万年前的火烈鸟脚印化石

图集

保育状况

红鹳科物种被列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二物种,被限制出口及贸易。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