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敏政(1445年—1499年),字克勤,号篁墩,又号留暖道人,北直隶河间人,生于京师(今北京市),祖籍南直隶徽州府休宁县篁墩村(今属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1]明朝文学家、政治人物。
生平
南京兵部尚书程信之子。生于正统十年(1445年)出生。[2]自幼聪慧,十岁随父官四川,时人拟之孔融、李泌,[3]以神童闻名,蒙明英宗召见,奉诏至翰林院读书。[4]天顺六年(1462年)举壬午科顺天府乡试第二名(《书经》经魁)。成化二年(1466年)成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曾参修《大明一统志》、《洪武正韵》等。成化十二年(1476年)十一月,《续通鉴纲目》书成,因有纂修之功,次年四月升左春坊左谕德。[5]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孝宗即位,十一月,程敏政升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6]弘治元年十月,遭弹劾,被迫致仕归里。[7]弘治五年(1492年),获昭雪,翌年返京,“牵复故官,再入讲筵”。累官至礼部右侍郎。时有“学问渊博程敏政,文章最好李东阳”之说。明孝宗弘治十二年(1499年),敏政总裁会试,他对唐寅的文章大为赏识,但有传闻与唐寅一同赴考的江阴富人徐经贿其家童,得试题。户科给事中华昶遂弹劾程敏政有事先泄题之嫌。[8]最后程敏政与徐经、唐寅、华昶等一同下狱。工科给事中林廷玉曾为同考官,上疏历陈程敏政在出题、阅卷、取人等方面存在六处疑点,要求释放华昶。李东阳复阅后发现程敏政称赞的卷子其实不是唐寅和徐经的。[9]镇抚司认为华昶和徐经在狱中的供词前后反复,真假难状。最后程敏政革职归乡,数日后发痈卒。史界认为此事件实乃礼部左侍郎傅瀚为了打倒程敏政,便指使给事中华昶弹劾程敏政。[10]卒赠礼部尚书。
著作
程敏政极富才情,[11]清代《四库总目提要》称:“明之中叶,士大夫侈谈性命,其病日流于空疏。敏政独以博学雄才,高视阔步,其考证精当者亦多有可取,要为一时之冠冕,未可尽以繁芜废也。”[12]著有《篁墩集》九十三卷、《新安文献志》、《明文衡》、《宋遗民录》、《真西山心经附注》、《宋纪受终考》等。
佚事
程敏政六岁时,大学士李贤爱之,出对曰:“因荷而得藕”。敏政见席上有杏,取而食之曰:“有杏不需梅”。李贤以女妻之。
注释
参考文献
延伸阅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