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鱀豚科学名:Lipotidae)是一个古老的齿鲸演化支,分化自太平洋中的原始海豚,唯一繁衍至近世的物种是生活在长江水系白鱀豚Lipotes vexillifer),但其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受中国工业和渔业活动的严重侵害而种群数量急剧衰减,被认为于21世纪初灭绝[3][4],这意味着白鱀豚科已不再有现生种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属 ...
白鱀豚科
化石时期:20–0 Ma[1]
中新世现代
Thumb
白鱀豚淇淇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偶蹄目 Artiodactyla
下目: 鲸下目 Cetacea
演化支 大洋鲸类 Pelagiceti
演化支 新鲸类 Neoceti
小目: 齿鲸小目 Odontoceti
演化支 海豚类 Delphinida
总科: 白鱀豚总科 Lipotoidea
科: 白鱀豚科 Lipotidae
Zhou, Qian et Li, 1978[2]
关闭

被归入白鱀豚科的史前物种包括原白鱀豚Prolipotes)与副拉河豚Parapontoporia),前者根据1981年在中国广西桂平郁江左岸发现的一块下颌骨化石命名[5],推测生存于2000万年前的中新世[1],为白鱀豚科已知最早的种类。

白鱀豚科在齿鲸中相当孤立,与它最亲近的鲸类可能是一个不确定的化石物种“Lophocetus pappus”,该物种被归于假定的史前海豚分支肯氏海豚科[6]

确立过程

DNA 测序技术未成熟前,学界基于形态学生态学研究,将世界上几种具长吻、中部愈合、眼睛退化等特征的小型齿鲸,归纳为淡水豚类,包括恒河豚白鱀豚亚河豚拉河豚,除拉河豚栖居于海洋外,其他几种淡水豚均生活在淡水里。学界一度认为淡水豚类互为近亲,但对白鱀豚的分类长期存有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它应归属哪一

1918年美国动物学家、白鱀豚的命名者格里特· 史密斯· 米勒(Gerrit Smith Miller)在比较了白鱀豚和亚河豚的头颈骨后,认为二者是近亲,将白鱀豚置于亚河豚科(Iniidae,也称亚鱀豚科)[7]。后又有学者将白鱀豚划归恒河豚科(Platanistidae,也称鱀豚科)或拉河豚科(Pontoporiidae,也称海鱀豚科、弗西豚科),还有学者将几种淡水豚都并入恒河豚科,称之为淡水豚科,也称淡水鲸科、喙豚科、河豚科[8][9]

1970年代末,中国的白鱀豚研究工作立项后,南京师范大学周开亚牵头的学者,对白鱀豚的归属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他们认为,米勒依据的只是一个有缺损的头骨和7块颈椎,其结论受到材料不足的影响。周开亚等人采集了多个白鱀豚样本,和其他淡水豚的骨骼、内脏仔细比对,发现差异显著,将研究结果撰成《白鱀豚的骨骼和分类位置》《白鱀豚的胃》两篇报告,摘其要点总结为《白鱀豚研究的新进展》一文,发表于1978年的《南京师大学报》,首次建立了白鱀豚科(Lipotidae)。[8]

1981年周开亚等人发表研究报告《白鱀豚的肠》,再次指出白鱀豚和其他淡水豚的主要区别:

  1. 白鱀豚的肠为体长之12.5-14.9倍。恒河豚为3.6-4.9倍。亚河豚为19.0-20.0倍。拉河豚的肠为其体长之24.0-37.3倍。差异非常之明显。
  2. 恒河豚和拉河豚的肝胰管开口于十二指肠本部的始端;而白鱀豚则开口于十二指肠球部。
  3. 白鱀豚的肛扁桃体发达程度介于亚河豚和恒河豚之间。在拉河豚的肛管部未发现有肛扁桃体。[10]

1982年周开亚向国际学界发表中国的研究成果时指出,淡水豚的分类持久未定论,原因在于研究大多局限于颅骨,而中国学者对淡水豚类的胸椎、肢骨等做了全面比较,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远超出一般哺乳动物科与科间的区别,足以证明它们来自不同的演化支。1984年周开亚、李悦民伯尔尼大学解剖医学研究所合作,对两头亚河豚标本的消化管进行解剖研究,并与其他淡水豚比较,发现消化管是淡水豚类分化最显著的器官,四类淡水豚的构造互不相同,进一步证明它们各自代表一个支系。1989年8月周开亚在罗马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兽类学大会”上宣读论文,详细阐述了淡水豚类的区别和相互关系[8]。然而,IUCN 在1991年发布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仍将白鱀豚设为拉河豚科的亚科[9]

1999年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杨光和周开亚发表报告《淡水豚类分子系统发生的研究》,文中阐明:通过比较淡水豚类的 DNA 序列,证实它们的差异已达科级。分子研究显示,恒河豚类比白鱀豚类、亚河豚类和拉河豚类更接近齿鲸系统发生树的基底,是淡水豚中最早分化的一支,属恒河豚总科(Platanistoidea);其他三类淡水豚则是海豚形类(Delphinida,旧称海豚下目)向海豚总科(Delphinoidea)进化途中分出的早期旁支;其中,白鱀豚较早分化,也可视为一个总科级的支系,即白鱀豚总科(Lipotoidea);随后分化的是亚河豚和拉河豚,二者组成亚河豚总科(Inioidea)。白鱀豚与亚河豚总科组成海豚总科的姊妹群,并与海豚总科一同组成海豚形类,这表明白鱀豚、亚河豚、拉河豚与海豚鼠海豚独角鲸等海豚总科的关系相对亲近,而与恒河豚却十分疏远。[11][12]

2002年周开亚发表《白鱀豚系统发生位置的研究》一文总结道:“在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研究之后,淡水豚类是并系的,淡水豚类的4个现生分别属于4个独立的科,白鱀豚类至少是一个科级的阶元,这3点已经成为鲸类学家的共同认识”。[13]

2004年 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以及周开亚主编的《中国动物志· 兽纲第九卷》正式将白鱀豚单列为一科[14]。白鱀豚科是现生哺乳动物中唯一由中国人命名的科,也是20世纪在现代鲸类中唯一新建的科,更是20世纪在哺乳纲下确立的最后一科[9]

系统发生

白鱀豚科与其他齿鲸类群的分化关系[15]。符号“†”表示已无现生种类。

齿鲸小目 Odontoceti

异乡鲸科 Xenorophidae

Ashleycetidae

Mirocetidae

Agorphiiae

短鼻鲸科 Simocetidae

祖鲸科 Patriocetidae

怀佩什海豚科 Waipatiidae

鲨齿鲸科 Squalodontidae

抹香鲸科 Physeteridae

小抹香鲸科 Kogiidae

中新河豚科 Eoplatanistidae

剑吻海豚科 Eurhinodelphinidae

异海豚科 Allodelphinidae

角齿海豚科 Squalodelphinidae

恒河豚科 Platanistidae

喙鲸科 Ziphiidae

白鱀豚科 Lipotidae

肯氏海豚科 Kentriodontidae

拉河豚科 Pontoporiidae

亚河豚科 Iniidae

亚加海豚科 Albireonidae

海牛鲸科 Odobenocetopsidae

独角鲸科 Monodontidae

鼠海豚科 Phocenidae

海豚科 Delphinidae

下级分类

更多信息 属, 种 ...
白鱀豚科 Lipotidae
化石时期
原白鱀豚属 Prolipotes

Zhou, Zhou et Zhao, 1984[5]

郁江原白鱀豚 P. yujiangensis

Zhou, Zhou et Zhao, 1984[5]

中新世早期-?(约2000万年前-?)[1][16]
副拉河豚属 Parapontoporia

Barnes, 1984[17]

P. wilsoni

Barnes, 1985[18]

中新世托尔顿期(约1161-725万年前)[19]
P. pacifica

Barnes, 1984[17]

中新世墨西拿期(约725-533万年前)[20]
P. sternbergi

Gregory et Kellogg, 1927[21]

上新世皮亚琴期(约360-259万年前)[22]
白鱀豚属 Lipotes

Miller, 1918[23]

白鱀豚 L. vexillifer

Miller, 1918[23]

全新世(约1.2万年前-21世纪初)[24]
关闭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