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类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独立天体(Detached object,又称孤立天体)是指即使通过近日点时也不会受到海王星引力影响其轨迹的海王星外天体。由于他们的轨道独立而不受太阳系其他星体的影响,所以被称之为独立天体。[1][2]大部分的海王星外天体都不属于独立天体。科学界至今发现了最少九颗独立天体,[3]其中体积最大、轨迹最遥远的是塞德娜。其中近日点超过50 AU的天体可被划分为类塞德娜天体。截至2018年,类塞德娜天体只有三个成员,分别是:塞德娜、2012 VP113和2015 TG387。
国际天文学会对独立天体下了以下定义:
尽管如此,独立天体的界定还是模糊的。距日距离为37-40AU的天体有时候可被划分成独立天体,有时候则被划分为属于离散盘的黄道离散天体。目前被认为可能是独立天体的天体有赛德娜、2004 XR190、2004 VN112、2005 TB190、2000 CR105、2003 UY291、2000 YW134、1995 TL8、2003 QK91、2003 FZ129、2005 PQ21、2006 QH181、2003 FY128、2006 HX122和2010 KZ39。它们都因着其遥远的距日距离和不容易被海王星影响的轨道而被科学家考虑归类为独立天体。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