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烧录器(IC Programmer),又名芯片烧录器(Chip Programmer)、设备烧录器(Device Burner or Device Programmer)[1]:364、PROM写入器(PROM writer)[2]或烧录设备,是可以将软件烧录档案载入非挥发性记忆体的集成电路(称为可编程化设备)的电子设备[3]:3。
可编程化芯片类型包括可规划式只读记忆体(PROM)、可擦除可规划式只读记忆体(EPROM)、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记忆体(EEPROM)、快闪存储器、多媒体记忆卡、磁阻式随机存取记忆体(MRAM)、铁电随机存取记忆体(FeRAM)、非挥发性随机存取记忆体(NVRAM)、可编程化逻辑装置(PLD)、可编程化逻辑阵列(PLA)、可编程化阵列逻辑(PAL)、通用阵列逻辑(GAL)、复杂可编程化逻辑装置(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及微控制器单元(MCU)等类型。
要将软件烧录到设备中,有两种不同的作法。一个是将可编程化芯片放在烧录器的烧录座中进行烧录,另一种则是在设备已焊接到印刷电路板之后,再进行烧录。
若是使用前者的作法,会将待烧录芯片放在烧录器上方的烧录座(IC Programming Socket)(多半是ZIF 零插拔力插座)。若芯片不是标准的双列直插封装,会有配合芯片footprint的转接板(IC Socket Adapter),芯片放在转接板上,再接到烧录器上[4]:58。
若是后者的作法,烧录器会连接到印刷电路板的烧录座中。此作法会称为在板烧录(on-board programming)、电路内烧录(in-circuit programming)或在线烧录(in-system programming)[5][6][7]。
之后资料会透过烧录器连接脚位的信号,传送到芯片中。有些设备有可以接收烧录资料的串列埠[8]:232, pdf3(包括JTAG)[9]:642, pdf15。有些设备则是用并列脉冲的方式传送资料[10]:125
烧录器多半会连接到个人电脑的并列埠[1]:364、USB[11]、串列埠或是局域网界面[12]。电脑上也会有软件将要烧录的资料传送到烧录器上[1]:364 [13]:430,使用时要选择芯片种类以及界面型式,即可开始烧录流程,可以针对芯片进行读/写/删除/清空等作业[14][15]。
烧录器可以分为以下5种:
早期的PROM烧录器以及对应的可编程设备有许多不同的电压规范,烧录器连接引脚的驱动电路需要可以提供0至25V不等的不同电压[20]:651[21]:40。不过随着记忆体设备的进步,近来的快闪存储器烧录器已不需提供高电压[22][23]。
有关制造商网址,请参考“外部链接”段落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