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灰炉村 | ||||||||||||||||||||
|
烧灰炉村(葡萄牙文:Povoação do Chunambeiro)是澳门一个已消失的古老村落,位于澳门半岛风顺堂区东部、西湾与南湾之间,北端出口接南湾大马路,南端接民国大马路,东侧外围有何鸿燊博士大马路。名称源自村内原有用作把牡蛎壳烧成白灰为建材的火炉,该村约于16世纪被葡萄牙人侵占,至1910年时村庄正式消失,后来设有公园、学校等,周边亦改建为住宅至今,对出的海岸今也已被填平。
历史沿革
昔日烧灰炉村原为浅滩一片,村内居住的多为渔民蜑户,建有数十间平房,在平房附近设有售卖渔获的茅寮[参1],茅寮外还结有火炉。村民除以捕鱼维生外,由于浅滩的沙堆上不时有鲜蚝和蛤蚬隐现,故村民在早晚潮汐时,试图在水中采蚬,据《百尺楼诗稿》“南环所见”便有如此记载:“晨光渐熹微,水落鱼梁浅。砂碛岸边浮,蛋妇忙采蚬”。捕获的蚝蚬被取肉后,剩下的贝壳则被堆起来,堆到一定数量后放到火炉烧成白灰,白灰可以作为建筑材料,故当时也有建筑商在此村采购建材,自此村民便有多一条维持生计之道。“烧灰炉”也因而得名。[参2][参3][参4]
1557年,明朝政府批准葡萄牙人在澳门南湾兴建工厂;后来葡人便借故占领该村,驱逐村里的渔民,茅寮及火炉亦被拆毁,并陆续兴建砖屋。据《澳门租界图说》称:“妈阁原有围墙为界,界边有妈祖阁庙,其附近有小村名:竹仔室、烧灰炉等,皆为渔民所居,后被侵占。”[参2][参3]
明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因为荷兰攻打澳门,葡萄牙人为了抵御荷兰人的来犯,在今灰炉斜巷东端南侧的山麓上修建炮台,此即为今天的烧灰炉炮台;又由于需要大量建材来修建,是故葡人在烧灰炉村西北面的山头开采花岗岩石。采石的工作是聘请华人来做的,而这些华工被安置于村内,使烧灰炉村顿时成为了工匠聚居的村落[参5]。
及至清同治年起(1862年起),澳葡政府在南湾沿岸开辟道路,烧灰炉村同时亦逐渐被荒废[参4]。从1889年的澳门地图中,可见炉灰炉村西南的部分有多条里巷[参6];而中央被划为建筑物的地方,即为建于19世纪初的怡和洋行澳门办事处[参7]和建于1868年的后来作为利玛窦学校校址的大洋房[参8]。1910年,当局在西湾沿岸开辟民国大马路,同时将烧灰炉村内大部分屋舍清拆,多条里巷亦告取消,村前的浅滩也被用作辟路,自此烧灰炉村正式消失[参4]。至1939年,原地建立了一个儿童游乐场[参9]。
1955年,澳门私立利玛窦学校办学,西湾街的大洋房被作为该校校址,两年后又在西面的烧灰炉街兴建校舍[参8](现已易手予海星中学)。1966年,儿童游乐场侧建有梁文燕培幼院[参10];及后该区周边陆续建有住宅大厦[参4]。1992年南湾填海工程动工,炉灰炉区以东对出海面逐步被填平成马路,渐渐远离海岸至今。[参11]
组成街道
罗飞勒前地(又名:烧灰炉口;葡文名称:Praça de Lobo de Ávila)
是为烧灰炉村北部的一个广场,东南端接西湾街,西南端接烧灰炉街,西侧接有灰炉石级,北端在高楼斜巷连接南湾大马路。长约105米,阔约29米。这条街道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参12]
街道葡文名称中的“Lobo de Ávila”取自第89任澳门总督亚威拉(José Maria Lobo de Ávila)全名的最后三个字,中文名称“罗飞勒”则是该字以澳葡官方的译法并配以中国人姓名的文法来组合(“罗”取译自“Lobo”[注1],而“飞勒”则取译自“Ávila”[注2])。亚威拉于1874年至1876年间出任澳门总督。[参13]
烧灰炉口在2000年代初时曾设有露天茶座,但今已不存。[参14]
烧灰炉街(葡文名称:Rua do Chunambeiro)
位于烧灰炉村西北边,是一条蜿蜒曲折的街道。东北端由罗飞勒前地起,向西南伸展与灰炉石级、公园街相交,并在梁文燕培幼院西角向东南转折,再在烧灰炉公园向西南转至灰炉斜巷止。长约185米,阔约8米。官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参15]
灰炉石级(葡文名称:Escada da Árvore[注3])
坐落在烧灰炉村西北部,它的东北端由一段梯级接罗飞勒前地,西南端则分成两支,向南的一支又有梯级接烧灰炉街,向西的一支则为掘头路。所有路段总长约57米,阔约4米。官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参15]
灰炉斜巷(葡文名称:Calçada do Bom Parto[注4])
地处烧灰炉村南边,西端在竹室正街与高可宁绅士街交界,向东斜落与烧灰炉街相交,止于西湾街与民国大马路交界,其中竹室正街与烧灰炉街的部分由两个发夹弯组成。全长约160米,阔约7米。与灰炉石级同日命名。[参15]
公园街(葡文名称:Rua do Parque)
位于罗飞勒前地与灰炉斜巷之间,东南端由西湾街起向西北至烧灰炉街止。长约72米,阔约7米。在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这条街道被记为“义字巷(Travessa da Emenda)”[参16];1955年1月8日澳门议事会决议改为今名,同月1月15日刊登宪报实施。[参17]
街道名称中的“公园(Parque)”所指的是位于街道东南端的烧灰炉公园。
西湾街(葡文名称:Rua da Praia do Bom Parto)
在烧灰炉村东边,南端在灰炉斜巷连接民国大马路,沿途与公园街相交,北端连接罗飞勒前地。长约135米,阔约13米。这条街道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参18]
大树围(葡文名称:Beco da Árvore)
在烧灰炉街附近,实际位置不清楚。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参19]
金多里(葡文名称:Beco do Cedro)
在烧灰炉街附近,实际位置亦不清楚。官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参15]
信安街(葡文名称:Beco da Flor)
位于义字巷(即今公园街)附近,烧灰炉街与西湾街之间。官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按照1889年澳门地图所示,大概即今烧灰炉公园西北侧,东北端在义字巷近西湾街交界,西南端至烧灰炉街。[参6][参15]
智字巷(葡文名称:Travessa da Trindade)
座落在烧灰炉街与西湾街之间,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按照1889年澳门地图所示,应该是位于义字巷西南面并与之平行,西北由烧灰炉街起向东南至信安街。[参6][参20]
智字里(葡文名称:Beco da Palmeira)
地处烧灰炉街附近,实际位置不清楚,可能位于今烧灰炉公园内。官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参15]
义字里(葡文名称:Beco da Emenda)
位于智字巷附近,但实际位置不详,最早见于192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街名壹览表》中。[参16]
礼字巷(葡文名称:Travessa do Pires)
座落在烧灰炉街与西湾街之间,官方命名于1869年7月26日。按照1889年澳门地图所示,应该是位于仁字巷与智字巷之间,西北由烧灰炉街起向东南至信安街。[参6][参15]
礼字里(葡文名称:Beco da Raposa)
位于智字巷附近,但实际位置不详。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参21]
仁字巷(葡文名称:Travessa do Palma)
座落在烧灰炉街与西湾街之间,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按照1889年澳门地图所示,应该是位于礼字巷西南面并与之平行,西北由烧灰炉街起向东南至信安街。[参6][参22]
仁字里(葡文名称:Beco dos Calafates)
在烧灰炉街附近,实际位置亦不清楚。最早见于1905年由澳门市政厅出版的《澳门市街道名册》中。[参23]
利字里(葡文名称:Travessa do Nivat)
区内地点
- 烧灰炉炮台:在灰炉斜巷与民国大马路交界处西南侧的山麓上,至少在1622年时已经存在,作用是以炮火防备澳门内港遭受敌侵;1892年被荒置[参24],1992年被列入《澳门文物名录》[参25]。
- 烧灰炉公园:位于烧灰炉街、灰炉斜巷与西湾街之间,初建于1939年,1996年重建为现时的模样。里面包括儿童游乐场和提供小童用电动轿车租借的模拟交通路场。[参9]
- 梁文燕培幼院:座落在烧灰炉街与公园街交界处南侧,成立于1966年,为玫瑰道明传教女修会属下的一所的收容所,收容孤儿和遇家庭问题的儿童。[参10]
- 澳门私立利玛窦学校大楼:在西湾街、烧灰炉口与烧灰炉街之间,建于1868年;1955年利玛窦学校创校时由当时的天主教澳门教区主教高德华拨给作为校址[参8];1992年大楼被列入《澳门文物名录》[参25]。
- 怡和房屋:地处西湾街与公园街交界处北侧,建于19世纪初,曾作为英国驻华商务监督行邸[参7]和怡和洋行澳门办事处[参26];1992年被列入《澳门文物名录》[参25]。
-
烧灰炉公园
-
梁文燕培幼院
-
利玛窦学校大楼
-
怡和房屋
公共交通
- 公共巴士
备注
参考资料
相关条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