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爆竹又称炮竹爆仗炮仗等,因常做成长鞭状,故又称鞭炮,爆竹最开始主要用于驱魔避邪,现代主要用于农历新年,过年期间爆竹用量超过全年一半。由于火灾及环境原因,近代在各国被限制。

Thumb
一串鞭炮
鞭炮

起源

  • 传说鞭炮起源于爆竹。古代一种说法:以前每年农历除夕的晚上会出现一种叫“”的猛兽,为了吓退这种猛兽,人们于是在家门口燃烧竹节,由于竹腔内的空气受热膨胀,竹腔爆裂,从而发出巨响,借此驱赶年兽。
  • 梁朝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是庭前爆竹,一辟山襙野鬼”[1]
  • 用火药制成的爆竹,最早见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忽作一声如霹雳,谓之爆仗……烟火大起”[2]
  • 《梦梁录》、《武林旧事》、《都城记胜》都有关于“爆仗”的记载。
  • 到16世纪,中国的爆竹已经五花八门。 1593年沈榜著的《苑署杂记》记载,大响声的叫“响炮”,飞得高的叫“起火”,带炮声的叫“三级浪”,不响不起,而在地上旋转的叫“地老鼠”,外形像花草的叫“花儿”,用泥土封住的叫“砂锅儿”,用纸包的叫“花盆”。李约瑟认为,第二种“起火”显然是火箭,第四种“地老鼠”十分重要,它可能是原始的火箭推进器。《齐东野语》还记载“地老鼠”烟火飞到太后脚下,使太后惊慌失措[3]

各地的重大事件及禁令

中国大陆

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竹禁令管得最严,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1966至1976年,那时破四旧运动提出“革命化春节”,春节不准回家、不准敬祖宗、不准说“恭喜发财”而要说“祝您今年见到毛主席”,还不准放鞭炮,[4][5][6]毛泽东死后“革命化春节”结束。新疆伊犁有小孩在十年来第一次在春节放爆竹,不慎把爆竹射向兵团干部迟迟不敢弃置的毛泽东悼念花圈,酿成1977年伊犁六十一团场火灾,694死,多为学生。

禁止放鞭炮的法令早已有之,但执行不严,例如1907年大清天津巡警总局,1990年代中国都有此等法令。2011年11月美国驻华大使馆在大使骆家辉批准下公布使馆监察到的空气PM2.5,PM2.5的重要性始进入中国群众视野,而烟火造成的PM2.5虽然占比较少,但被各市政府顺势禁止。上海2016年1月1日就禁止上海外环线内放烟花爆竹[7]。2023年1月17日,《大城县关于在全县范围内禁止生产储存运输经营和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发布。[8]

2023年中国大陆跨年时,群众有感禁令执行过度,且淡化了春节氛围,纷纷上街燃放烟花,卷起放宽烟花的舆论。[9][10]一些地区由全面禁放调整为有限度允许燃放。[11]12月26日,全国人大法工委表示,全面禁燃烟花爆竹不合法,地方需修改禁燃令。[12]

Remove ads

香港

香港原本容许市民在节庆时燃放烟花爆竹,但因为在1967年六七暴动期间斗委会发起连串炸弹恐怖袭击[13],左派暴徒利用烟花爆竹及从石矿场的仓库盗取炸药和引爆器制作土制炸弹,炸弹袭击浪潮造成多名无辜市民丧生[14]香港政府因此在1967年9月以紧急法颁布《一九六七年紧急措施(烟火)规则》,禁止市民燃放烟花爆竹,同时要求市民交出已购买的烟花爆竹[15],并且指示持牌存放炸药的88间土木工程仓库,把炸药转移到政府仓库存放[16],以遏止六七暴动炸弹浪潮[17]。此后工业及工程使用炸药受到严格管制,亦不容许市民燃放烟花爆竹,但在新界乡郊地区仍有收藏及燃放烟花爆竹的违法行为,每逢传统节庆,特别是农历新年期间,屯门元朗沙田大埔上粉沙打大屿山的一些村落,依然有不少人非法燃放。1998年再次立法规定任何人不得持有烟花或爆竹,但每年都有新界乡村无视全香港禁止燃放的法律公然燃放多串爆竹及非法发放烟花,香港警队未有对新界乡村采取严格执法及拘捕行动而受到社会批评[18]

越南

越南由于过往多次发生因燃放爆竹造成的死伤意外,越南政府在1995年起禁止生产、买卖、运输、储存及燃放爆竹,虽然越南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严格配合禁令,但是一直成效不彰[19]。当地居民称非法的爆竹主要由中国大陆走私入境,越南边防过往亦查获非法入口的爆竹,在2016年的一次打击走私集团的行动中起出1.5吨中国大陆走私入境的非法爆竹及烟花[20]

台湾

台湾在近年来虽然出现禁止于深夜或是在都会区中燃放鞭炮的法令,但各地在不允许施放的时段、场合燃放炮竹的情形还是相当普遍。此外,台湾地区性选举的候选人(尤其在台北市以外),仍普遍会在竞选期间施放爆竹造势。

替代品

由于部分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一些家庭会选择以电子鞭炮代替传统火药鞭炮,可产生类似传统鞭炮的声光效果,而且可以反复使用。但由于电子鞭炮缺乏行业标准规范,导致质量参差不齐,一些粗制滥造的电子鞭炮甚至有可能引发触电、火灾等事故[21]。因为总是有人购买劣质品、又不注意燃放方法,也常会有门窗玻璃等物品被炸破,引发火灾,燃放者或路人被炸伤等情况。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