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灾难年荷兰语Rampjaar),是荷兰历史上重要转折的一年(1672年)。这年荷兰联省共和国法兰西王国联合明斯特大主教、科隆大主教大举入侵,造成大震荡与大灾难。还被英格兰王国的海军封锁威胁。当时的荷兰人形容自己面对着“大恐慌、绝望感与四面楚歌”。[1]因为荷兰奇迹似地在其他欧洲列强如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的支持下从法军的入侵中存活下来,1672年同时又被称作“奇迹年”。

Remove ads

原因

法王路易十四在1661年亲政后,励精图治希望称霸欧洲。于是他在1667年选择西班牙为用兵对象,发动产权转移战争(1667年-1668年)。但是他刚占领大片领土而正打算往东北攻下全部的比利时地区时(当时为西班牙统治的南尼德兰),却被三十年战争的旧盟友荷兰共和国插手干涉。当时荷兰的政府领袖——商人出生的约翰·德·维特大议长(可说是当时欧洲最有权力的人物),担忧法国领土扩张太多会威胁荷兰的国土安全(比利时是一直是法荷间的缓冲区),于是德·维特以软硬兼施的手法,联合英国瑞典成为“三角同盟”,要求法国在1668年与西班牙缔和,并归还大量的占领地,否则“三角同盟”就会对法宣战。路易十四因为战争准备不足,被迫接受荷兰的要求而答允和议,但却种下路易十四约翰·德·维特荷兰共和国的强烈怨恨。

正巧当时英王查理二世在第二次英荷战争输给荷兰之后,虽然被迫在1668年与荷兰缔结同盟去向法国施压,但查理二世一直愤恨不平,渴望复仇。于是路易十四在大规模扩军之后,展开外交手腕,破坏荷兰名义上的“三角同盟”。法国天才的外交大臣——雨格·李奥纳,操盘了一系列杰出的外交成果:他先收买瑞典国会,得到瑞典放弃三角同盟保持中立的承诺之后;再向英王提议与法国合攻荷兰(由法国提供部分的战费),瓜分其大半国土。一拍即合的两方,于1670年签署《多佛密约》,英王查理二世与法王路易十四结盟,计划在两年后联合攻打荷兰。同一时间,法王还收买策动荷兰的邻居明斯特大主教、科隆大主教,答允说一旦法国出兵,他们也会出军并提供法军交通与后勤支援。于是在1672年,法王先向荷兰宣战,英王接着也向荷兰开战,第三次英荷战争爆发。[1]

Remove ads

过程

Thumb
指挥大军渡过莱茵河的路易十四
Thumb
1672年底荷军攻克库福尔登的景象,这代表明斯特大主教被打败,为灾难年画下了一个正面的句点

1672年3月法王路易十四派遣12万大军压境而来,原本被誉为“欧洲最强防线”的荷兰南境保垒区,在法军面前几乎一触即溃。6月法军已经打到了莱茵河畔(荷兰人最重要的屏障),此时莱茵河却因为干涸期,让十万以上的法军轻易渡过,而路易十四亲临前线指挥了渡河作战。[2]

渡河之后法军势如破竹,6月20日荷兰重镇乌特勒支沦陷,并占领60%以上的荷兰领土(7个省中有5个已基本沦陷)。首都阿姆斯特丹岌岌可危,此时的荷兰人心惶惶,一夜三惊,政府似乎也惊慌失措。当时的政府领袖德·维特却没有大气魄与法兰西国王在陆地抗争,他慌忙的向路易十四求和。路易十四一次次拒绝了战败者的求饶,最后在荷兰使者的一再跪求下,法兰西国王终于提出了一个苛刻的和谈条件:

  1. 荷兰割让莱茵河以南的所有领土,赔偿法国军费2000万荷兰盾(相当于法军这次战费总和五千万里弗)
  2. 法国在荷兰保有驻军权,荷兰所有港口向法国船只开放并且免除一切关税。
  3. 荷兰必须恢复天主教教会
  4. 荷兰议会向法国王室称臣,每年定期纳贡。[3]

条件之苛刻远远超出荷兰人的想象,普通荷兰人心中的悲凉与恐惧逐渐被愤怒与勇气所取代。结果,荷兰人的爱国能量爆发,人们开始把一切不幸都归罪于约翰·德·维特,渴望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出面领导。7月2日西兰省首先不顾议会曾颁布的《排除法令》(即奥兰治家族成员不能出任政府、军队高官的法令),推举奥兰治亲王威廉三世为省执政,4日荷兰省也效仿办理,人们高喊:“我们要秩序,我们要奥兰治亲王!”。[4]

Thumb
灾难爆发后,约翰·德·维特兄弟被荷兰暴民围捕杀害。图为两人被支解的尸体,据说有人割肉烹食以泄愤

荷兰人在6月底推翻议会政府(约翰·德·维特辞职后,在8月时被暴民杀死)之后,先以决堤阻止法军占领阿姆斯特丹,接着年轻的威廉三世在欢呼声中宣誓就职为陆海军统帅与荷兰省西兰省执政。当时路易十四查理二世派去劝降威廉的外交代表,是查理二世的宠臣白金汉公爵。他劝说威廉开城投降,提出让威廉当上荷兰省主权君主的诱惑条件(而非“执政”那样的高级公务员),并且保证英国将会尽力斡旋,给予荷兰一个体面的条约。但是威廉立刻拒绝了投降的建议。白金汉公爵劝道:“亲王殿下,难道你没有看出你的国家已经失败了吗?”,威廉三世坚定的答复:“我的国家正在面对危险,但是我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它灭亡,因为我会在联合省的最后一条壕沟里战死!”,这句话亦成为他的传世名言。[3]

海水越过堤防形成的大水防线,有效地阻挡了法军的前进,但是荷兰仍陷入了全面混乱与恐慌当中。许多人都在想尽办法逃离荷兰,成群的人们堵在阿姆斯特丹荷兰东印度公司门口兑换手中股票,多数人都认为自己手中的票据十有八九是变成废纸了,但是当威廉三世命令守卫打开金库时,人们惊奇地发现数十年前投资的白银、黄金还原封不动的放在地窖里。[5]奥兰治亲王呼吁人们保持镇静,并且保证所有的票据全都依然有效,人们心中的恐慌总算得以缓解,阿姆斯特丹的金融体系又恢复运转(当时阿姆斯特丹是全世界的金融中心)。当时英国在1672年从海上进攻荷兰,但是荷兰的海上英雄鲁伊特于四次海战均获得胜利,英王查理二世被迫停战。[4]

接着威廉三世呼吁人民拯救国家,筹集资金以购买物资、组建军队。荷兰人的爱国热情被法国人的傲慢与狂妄所激发,人们纷纷出钱出力,许多人甚至捐出了毕生的积蓄。得到多方援助的威廉三世,总算集结了一只1万多人的军队,并积极的展开外交活动。威廉三世先与西班牙奥地利普鲁士等国结盟,迫使法国撤兵,逐渐收回失土;再派人到英国向议员重金游说并煽动反法舆论,激化英国市民对天主教法国的恐惧与仇恨,使得英国国会逐渐反对与法国结盟,不愿继续拨款给查理二世。查理被迫中止英法联盟并与荷兰议和,英国得到荷兰部分的殖民地,但必须给予荷兰20万英镑的补偿,两国于1674年正式结束第三次英荷战争[6]

1673年底,在威廉三世出色的作战,以及盟邦奥地利的主帅——拉依蒙多·蒙特库科利的帮助之下,荷军攻下波恩,法国军队全部被赶出国土,年轻的威廉三世威信达到极点。他得到了“护国英雄”的称号,用自己的能力获得各省公认,在欢呼声中就任尼德兰联省执政。威廉三世既挽救了奥兰治家族,也挽救了联省共和国,维持了荷兰海上殖民帝国的稳定。[5]1674年明斯特大主教与科隆大主教接在英国之后,与荷兰缔结和约;但艰苦的法荷战争则一直持续到1678年,不但海上战神鲁伊特在1676年负伤而死(败于法国海军名将迪凯纳之手),最后威廉三世也被迫承认法国的胜利,接受西班牙属地被占领的事实。

Remove ads

影响

灾难年之后,荷兰的“第一次无执政时期”(1650年-1672年)结束,从此威廉三世执政的身份君临荷兰长达三十年。他的高人气和战功权威,让他近乎成为联省共和国的无冕之王,只有在荷兰省才遇到强力的抵制。[1]

原本1648年西伐利亚和约之后,荷兰联省共和国成为欧洲最富裕强大的国家(1654-1658年勉强被克伦威尔英吉利共和国赶上),不但拥有最强的海上霸权,其遍及四处的外交网络,也使她成为1648-1672年中欧洲最有权力的国家。然而,灾难年之后,法国的外交势力与总体财富正式超越荷兰,建立起名副其实的欧洲霸权与外交仲裁权;而威廉三世从此成为“太阳王”的致命死敌,以毕生心力去打击法国的天主教霸权,法荷争霸因此成为17世纪后期欧洲政局的核心课题。1688年时,威廉为了避免英法未来再度联兵攻荷,果断地发动光荣革命、当上英王,反而促成1710年代荷兰的海上霸权最终转移给英国的结果。[7]

荷兰的经济在1672年遭受严重的伤害,虽然在1680年代大力恢复而重返富强,但再也无法回到1672年以前的安稳与盛况了。虽然一般通称的荷兰黄金时代仍然持续到1702年(一说1713年),但黄金时代的高峰确实过去了。最好的见证者是荷兰黄金时代画家维梅尔的遗孀卡特琳娜,她发现灾难年(1672年)后的艺术市场严重不景气,以至她与丈夫很难卖出画作,在负债累累之下,卡特琳娜不得不于1675年申请破产;不少荷兰菁英也认为荷兰的地理位置不够安全,先后移居到对岸的英国[2]

Remove ads

参考资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