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黄霉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灰黃黴素

灰黄霉素(INN:griseofulvin)是一种抗真菌药,用于治疗多种皮癣菌病[1]包括指甲和头皮的真菌感染,以及以其他抗真菌乳膏治疗无效的皮肤感染。[2]此药物经由口服方式给药。[1]

事实速览 临床资料, 商品名(英语:Drug nomenclature) ...
灰黄霉素
Thumb
Thumb
临床资料
商品名英语Drug nomenclatureGris-peg、Grifulvin V及其他
AHFS/Drugs.comMonograph
MedlinePlusa682295
怀孕分级
  • : D
给药途径口服给药
ATC码
法律规范状态
法律规范
药物动力学数据
生物利用度差异巨大 (25 - 70%)
药物代谢肝脏 (脱甲基化葡糖苷酸化英语glucuronidation)
生物半衰期9–21小时
识别信息
  • (2S,6'R)- 7-chloro- 2',4,6-trimethoxy- 6'-methyl- 3H,4'H-spiro [1-benzofuran- 2,1'-cyclohex[2]ene]- 3,4'-dione
CAS号126-07-8  checkY
PubChem CID
DrugBank
ChemSpider
UNII
KEGG
ChEBI
ChEMBL
CompTox Dashboard英语CompTox Chemicals Dashboard (EPA)
ECHA InfoCard100.004.335 编辑维基数据链接
化学信息
化学式C17H17ClO6
摩尔质量352.77 g·mol−1
3D模型(JSmol英语JSmol
  • O=C2c3c(O[C@@]21C(/OC)=C\C(=O)C[C@H]1C)c(Cl)c(OC)cc3OC
  • InChI=1S/C17H17ClO6/c1-8-5-9(19)6-12(23-4)17(8)16(20)13-10(21-2)7-11(22-3)14(18)15(13)24-17/h6-8H,5H2,1-4H3/t8-,17+/m1/s1 checkY
  • Key:DDUHZTYCFQRHIY-RBHXEPJQSA-N checkY
关闭

使用此药物的副作用有过敏反应恶心腹泻头痛、睡眠障碍和疲劳感。[1]肝衰竭紫质症的患者不建议使用。[1]灰黄霉素透过干扰真菌的有丝分裂而发挥作用。[1]

科学家于1939年自土壤中的灰黄青霉菌英语Penicillium griseofulvum成功分离出灰黄霉素。[3][4][5]它已列于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6]

医疗用途

灰黄霉素经口服给药,用于治疗皮肤癣菌病,局部外用于患部无效。通常是使用乳膏等局部外用治疗无效的情况时才会改用灰黄霉素。[7]

在治疗毛癣菌属引起的头皮感染方面,使用特比萘芬只需2至4周疗程,便能达到与使用灰黄霉素6至8周疗程相当的疗效。然而,若感染源为小孢癣菌属,则灰黄霉素的疗效明显优于特比萘芬的。[8][9]

特定群体

怀孕

个体于怀孕期间或怀孕之前的几个月使用可能会对胎儿造成伤害。[1][2]

母乳哺育

关于哺乳期妇女使用此药物对婴儿之影响,现阶段尚无足够研究数据。因此,建议于哺乳期间服用此药物前,透过咨询以审慎评估其可能效益与风险。[10]

禁忌症

此药物禁忌用于患有紫质症、肝衰竭,以及对灰黄霉素有过敏史的患者。[11]

交互作用

  • 药物交互作用:已知有270种药物会与灰霉素产生交互作用。在这些药物交互作用中,13种为严重,238种为中等程度,19种为轻微。[12]
  • 饮食:随高脂食物服用灰霉素,可增加服用者体内吸收。酒精与灰霉素合用可能引发潮红和心率过快,在灰霉素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12]
  • 疾病:灰霉素有3种疾病交互作用,包括紫质症、肝衰竭及全身性红斑狼疮[12]

药理学

药效动力学

此药物与真菌的微管蛋白结合,而干扰其微管功能,达到抑制有丝分裂的目的。[13]它与角蛋白前体细胞中的角蛋白结合,使其对真菌感染产生抵抗力。药物仅在毛发或皮肤被角蛋白-灰黄霉素复合物取代时,才会到达其作用部位。然后,灰黄霉素通过能量依赖性转运过程进入皮肤癣菌,并与真菌微管结合,而改变有丝分裂过程,影响真菌细胞壁生成。[14]

生物合成

灰黄霉素是通过发酵灰黄青霉菌属来进行大量生产。[15][16][17]

首先是灰黄青霉菌属利用聚酮化合物合成酶(PKS)合成14碳聚酮链。接着,此链经环化和芳香化形成二苯基甲酮中间体,再经两次甲基化生成灰黄酮C。灰黄酮C经卤化、酚氧化和自由基偶联,最终形成灰黄霉素。[18][19]

毒理学

小鼠试验

研究人员Yokoo等人于1979年发现灰黄霉素会改变小鼠的胆汁代谢。具体来说,研究发现灰霉素会影响小鼠胆汁的组成和流动,而可能导致以下结果:

  • 胆汁酸代谢改变
  • 胆汁流动受阻

因此会对肝脏功能发生影响。由于胆汁在脂肪消化和毒素排除中有重要作用,胆汁代谢的改变可能导致肝脏功能受到影响,例如脂肪代谢紊乱或毒素累积。 因此长期或高剂量使用灰霉素可能会对小鼠的肝脏产生毒性,及可能导致肝细胞损伤、肝脏炎症或肝脏纤维化。

同一个团队在Yokoo等人(1982年)和Tsunoo等人(1987年)的研究中,发现一种化学上不相关的物质,3,5-二乙氧基羰基-1,4-二氢可力丁,对小鼠也会产生类似的影响。[20]

由于动物实验显示灰黄霉素可能引发肝脏和甲状腺肿瘤。个体与用药之前应与医师进行充分讨论,以评估是否适合使用。[21]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