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营地大街(葡萄牙语:Rua dos Mercadores;古称澳门大街澳门街,又称大街),是澳门最古老的街道之一,其北端在关前后街口由草堆街起,南端越过新马路以后至天通街与红窗门街之间,共长310米。

事实速览 營地大街 RUA DOS MERCADORES, 道路长度 ...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營地大街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Thumb
       
RUA DOS MERCADORES
Thumb
营地大街,老店有远来饼家和新中央酒店(左后绿色建筑)
道路长度310米(1,020呎)
车速限制60公里每小时
地点澳门大堂区
起点关前后街、草堆街
主要路口
终点天通街、红窗门街
关闭

名称由来

此条街道的官方名称为大街,后又称为营地大街,其名源于此地曾是军队扎营之地。但军队扎营原因的说法有三,其一此地曾是明朝军队扎营之地,以限制葡萄牙人之活动。其二是英法战争时期,英国借口协助保护澳门免受法国入侵,曾强行在此驻扎而得名。其三是在十九世纪之初,由于海盗横行,清政府曾驻扎兵营在此保护居民。另外,营地大街又称澳门街,曾是澳门中外客商汇聚进行商业活动的街道,其葡文名称Rua dos Mercadores(意即“商人街”)亦由此而来。

沿革

最早期的营地大街,是位于澳门半岛西岸,附近一带的许多水口(较深的水道)则供外国商船停泊上落货物和上岸进行贸易。最初葡萄牙人获准在澳门活动,并在1557年开始在澳门筑屋居住,形成澳门半岛南面海岸一条狭长地带,即澳门街,也是当时澳门唯一的街道。[1]后来随贸易扩展,营地大街不单成为繁盛的贸易市场,亦可说是中国人与葡萄牙人之间一道非正式的分界线。澳门最早期只有营地大街作为商业街道,其后与关前街和草堆街组成繁盛的商业街区。后商贾们并同组成三街会馆,供商人间联络感情和沟通商情。当时的清政府利用三街会馆发布公告,其后的澳葡政府亦以会馆作为联系华人的唯一机关。

随着时间的流逝,营地大街的地理位置亦由于冲积和填海造地成为内陆。昔日营地大街的重要商业地位已不再,但如今仍与新马路十月初五日街等共同构成澳门重要的商业购物区。

文化意涵

珠江三角洲一带流传着“广州城香港地澳门街”的说法,此澳门旧称说明了澳门的空间和地位。而当中“澳门街”所指的,便是此历史悠久的营地大街。由于营地大街曾是中国人与葡萄牙人之间一道非正式的分界线,故《澳门街道历史考察研究》亦称之为“文化种族的分界线”。营地大街的文化涵意可想而知。

附近老店

Thumb
街道上的旧唐楼
Thumb
街道上的西洋建筑
  • 远来饼家(1920年至1984年为大型茶楼,为当时众多大型茶楼之一;后改为经营传统饼食,原址于1994年被售出并已拆卸,现于原址对面继续经营。诗人郑妙珊为家族成员之一。)
  • 金马轮饼家/茶餐室
  • 景然栈烧腊店
  • 世界书局(已结业)
  • 胜利茶餐厅
  • 巧华机器洗衣(已结业)
  • 新中央酒店
  • 龙栈饭店(今新龙栈饭店)
  • 炜记衣车公司

沿途主要街道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