溲种法,是一种古代的农业技术,始于中国西汉时期。据中国最早的农书《氾胜之书》〈三、溲种法〉记载,使用溲种法耕种可使农产量提高(“治种如此,则收常倍。”)。[注 1]
作法
溲种法共有两种,“后稷法”和“神农法”。虽然两种方法的作法不同,但原理一样。农民都会在种子外面包上一层以蚕矢和羊矢为主要原料、附加药物的粪壳。在“后稷法”方面,农民会用斫碎了的一石马骨,加上三石水煮沸三次,再漉出骨渣。然后把五粒附子放在骨汁内浸渍。过了三至四天后,他们会取出附子,并用分量相等的蚕粪和羊粪加进骨汁内揽拌至稠粥状。在播种前二十天,他们把种子放在骨汁内搅拌,从而令稠汁黏附在种子的表面。[注 2]
至于“神农法”方面,农民把斫碎了的马、牛、羊、猪、麋、鹿等骨加上三斗雪水煮沸三次。其后漉去骨渣,用清汁来浸渍附子。每一斗骨汁浸渍五粒附子。经过五天后,他们取出附子,再把等量的麋粪、鹿粪和羊粪捣烂,放进清汁中均匀地搅拌。待晴天温暖的时候,农民就进行溲种直至附在种子上的稠汁晒干。另外,用煮蚕虫缫丝的水来调粪溲种亦可达到以上的效果。[注 3]
种子在处理后就可以拿去播种。当出苗的时候遇上大旱灾,溲种过的种子也能达致免虫和耐旱的功效。而这些处理过的种子可以促进种子萌动、麦苗生长、种肥以及杀虫防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小麦的吸水力。当小麦增加了吸水力,作物的抗旱能力便会提高。而抗旱能力提高则会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注 4]。现今欧洲农民从种子公司买回来的种子都经过特殊的“种子包衣技术”处理,骤眼看似是从药房的糖衣药丸。类似的种子处理技术在中国西汉时期已经采用。不过尚未有研究证明种子包衣技术是受溲种法的启发而来。[1]而“溲种法”和“区田法”同是较有名的农业技术[2]。
相关条目
注释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