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思宗(1897年—1981年4月20日),字负我、南垣,广东蕉岭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蕉岭中学、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毕业,
早年经历
历任粤军、 1920年,参与援闽粤军回师广州,讨伐岑春煊、沈鸿英、林虎等部战役,升连长。1921年,入韶关粤军讲武堂,后随部进驻桂林,亲聆总理之革命军人精神讲话。1922年,在粤西奉命讨伐陈炯明,因功升粤军许崇智部少将营长。1924年,随建国粤军第二师师长张民达、参谋长叶剑英转战东江、惠州、河源等地,升中校营长。1925年,参与第一次东征,进入大埔县城,奉令兼大埔县长,同年又参与第二次东征,升上校团长,1925年12月3日蒋中正任命冯轶裴为独立第二师师长,薛仰岳为该师第一团团长,涂思宗为第二团团长。
1926年,第二次棉湖战役后,升少将团长。北伐开始后,任第三师第七团团长,后升任少将副师长。1927年,调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二十二师师长,在龙潭战役时担任长江南岸第一军阵地防线守军,坚毅不拔,坚持到第一军和第七军友军驰援。1928年,调任第九军第三师师长,在济南会战中担任主攻任务,5月1日率郑洞国进驻济南,肃清张宗昌残部,5月2日,日本军阀田中义一为阻挠北伐军,发动五三惨案。
1929年,国军编遣会议后,任陆军第二师步兵第五旅旅长,后入北平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一期。1932年1月28日,日军入寇上海,奉国府蒋委员长令,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淞沪战地特派员,协调战地抵抗日军入侵,1933年九一八事变后,奉调为北平军分会委员长行营参谋团高级参谋,兼第六十三军副军长,协助何应钦整补东北军队,安抚热河、察哈尔等地方部队。
中年经历
在冯察事件中,赴察哈尔主持招抚会议,化干戈为玉帛,1935年升任少将。1936年底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后,1937年5月[1],由国民政府委任为中央视考团团长、率团员17人进入延安视察共党军事实况,点验共军,俾作为日后编成国家军队编制之任务,之后任100军副军长、福建汀漳师管区司令、广东惠潮梅师管区司令。1939年晋升陆军中将并任第九集团军参谋长。
1941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9日国府主席林森向日本发布之宣战公告,1942年编有《丘仓海先生诗文集》,请丘逢甲弟子邹鲁作序,1942年盟军陆、空部队进入中国战区,1942年8月1日,涂奉命接掌军政部桂林办事处主任,代表军政部部长处理东南方面第三、四、七、九各战区,作战部队军需补给与后勤运输,专司联络和接收盟军提供之物资调度至1945年抗战胜利。
抗战胜利后,调任陆军总部高级参谋,住在广州法政路6号,并曾于1947当选为广东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但为贯彻党之指示,礼让该职给民社党之锺介民先生。战后,国共内战开打,1947年10月国府以宋子文为广东省政府主席、广州行辕主任兼广东保安司令,上任后设立闽粤边区剿匪总指挥部,以涂思宗为总指挥官,福建省保三团团长陈辁为副总指挥,张光前、梁国材、黄国俊为高级参议,总部起初在广州设立,1948年3月下旬总部移驻梅县松口,9月辞职调任国防部中将部员。1949年6月随国府撤退来台。
晚年经历
1950年奉命派驻香港担任海外敌后工作。自由中国运动组建华南陆军司令部由涂思宗任总司令,吉正平任副总司令,下编东江、北江、西江、南路、潮汕、广三铁路等纵队以及若干独立支队。其活动范围遍及粤、赣、闽、湘、桂五省,大力进行爆炸、暗杀、绑架、纵火等敌后游击活动。1953年,国府颁布《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出缺递补补充条例》,之后前所礼让之蕉岭县国大代表身殁,渠因在海外进行反攻复国之任务,故未依《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出缺递补补充条例》之期限亲临报到,故与凌承绪先生以军事奉派出差,没有办法在期限内亲行声报。申请大法官会议解释,国家作出司法院大法官会议解释案第117号,无法服众,1981年4月在香港玛嘉烈医院病逝。
注释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