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围(英语:Kong Ha Wai)是一栋位于新界元朗八乡吴家村的客家大宅,建于1933年至1936年。江夏围座落锦上路以东,位于金钱围西面。大宅于2012年被评为香港三级历史建筑。
历史
祖籍广东梅县的印尼归侨、金业商人黄仿侨在上环文咸西街经营顺昌泰银号。1930年代初,他从锦田邓氏购入现址田地兴建大宅,将大宅定名为江夏围,得名于黄姓的郡望江夏。同一时期,同为梅州同乡和印尼归侨的吴郁青亦在附近筑建大宅,是为吴家村,吴与黄氏份属友好,可互相照应。[1][2]
1941年香港保卫战爆发时,黄氏迁离大宅到南洋逃避战祸。大宅的木制家具被人偷去作烧柴之用。在香港日治时期间,大宅借给同益学堂(现为八乡中心小学)的校舍。战后,因凹头警署被日军所毁,大宅被政府征用作八乡警岗,墙上留下一幅手绘新界西部地图。黄氏家族在这一段长时间暂居于吴家村内。[3]
1953年,黄氏收回物业后将大宅部分房间分租出去,著名房客有香港导演章国明、豪华戏院广告画师利让等等。自1960年代起,江夏围不少地方租出作工场,曾租予大艺地毡厂、橡筋厂、成生造纸厂、新精美发泡胶厂、新五月园艺公司,有部分公司是由黄氏开设的,大宅很多原间隔被改动。
1980年代,风水池和小山被填平以扩大园艺范围,黄仿侨的大部分后人移居海外,剩下他其中一个儿子黄瑞麟居于名为瑞寓的前工人宿舍内。1997年,黄氏将江夏围地皮卖给发展商恒基兆业,2000年代末荒废至今,地下大厅留低大量废发泡胶和轮胎,一楼的房间仍遗留下很多1970年代前黄氏家族和租客的陈设和物品,像时间静止一样。
建筑特色
江夏围入口有一座门楼,两旁对联“秀山环抱、俊杰超群”。围墙内有两幢住宅。主楼又名源远堂,是黄氏家族的居所,共有27间房间。主楼不远处有一座工人宿舍。大宅前原有两个种有莲花和养鱼的半月形风水池和四座鸟塔,池塘挖出的泥土被用作在大宅后堆建成小山,种满果树。
江夏围主楼是一座两层高、中西合壁的建筑,以钢筋混凝土建成,内里有木横梁。主楼入口为于建筑正中间,玄关有两层高,有两条托斯卡纳柱支撑,大门上方有一对狮子石雕和以上海批荡作饰面的“源远堂”三字金箔牌匾,两边有“源思祖泽、远树家风”对联。屋内有一个大天井。主楼一楼大厅有一座大型神台以供奉先人,天井边有雕花围栏。金字塔式的屋顶外亦有雕花围栏,正中间同样刻上源远堂,附有巨大的雀乌装饰和中国色彩图案。[4][5][6]
1930年代,新界盗贼横行,大宅有考虑到防卫需要而设计。大宅大门镶上钢板;一楼墙中有秘道,由天台直通地底;大宅屋顶三个角落设有圆型瞭望台。
近年发展
![Thumb](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b/b5/Pok_Oi_Kong_Ha_Wai_Village_05-10-2023%282%29.jpg/640px-Pok_Oi_Kong_Ha_Wai_Village_05-10-2023%282%29.jpg)
恒基兆业自1997年购入地皮后,曾计划将江夏围和周边土地重建成低密度住宅。2014年,规划署推出锦田南发展计划,江夏围被划入发展范围当中。经周边居民强烈反对,发展范围缩减至锦上路站一带。[7]
2020年,政府推出“支援非政府机构过渡性房屋项目的资助计划”。恒基兆业以象征式1元借出江夏围周边近43万方呎土地予博爱医院兴建和营运过渡性房屋,为期7年。该项目名为博爱江夏围村,计划建成8栋4层高的住宅大楼,提供1,998个单位,容纳6,000人居住,新村第一期已于2022年入伙。[8]
与此同时,业主恒基兆业在丢空江夏围十数年后,始为大宅进行保育复修工作,保育团队在大宅阁楼寻找到昔日用于压制雕花围栏和墙上装饰的模具。保育完成后,大宅可作为展览场地用途。[9]
参见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