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民族性研究指的是一种已被废弃的研究,是文化人类学上,一些在二战时期及二战之后,起源(及终结)于心理人类学的文化与人格学派(Culture and Personality)的一些研究。现在认为很多对民族性的说法不正确,尽管有时人们会认为对民族性的说法包含了一些事实。[1]但一项研究显示事实并非如此。[2]另外,有一个对49个文化进行的研究显示,“民族性”并不反映该社会成员的平均人格特质。[3]
民族性研究起于许多文化与人格学派的研究方法,其中包括了源自爱德华·萨丕尔以及鲁思·本尼迪克特所提出的文化形貌论、拉尔夫·林顿和亚伯兰·卡迪纳(Abram Kardiner)提出的基本人格结构论(basic personality structure),以及科罗·杜波依斯(Cora DuBois)所提出的典型性格论等的方法。这些这些对于人格和文化彼此间的实际关系为何这点,彼此有着不同的看法。文化形貌论和基本人格结构论假定在同样文化中,个体的性格是相对同质的;而杜波依斯则认为说,没有一个共通的性格,是在一个社会中,见诸于所有的个体的。
以下为描述民族性的一些著作:
戈尔的著作得到了差评,而这导致了民族性研究以及文化与人格学派整体的终结,在其中,戈尔主张说俄罗斯人这种令其敌人与赞助者美国人厌恶的人格,是源自于他们将婴儿包裹得紧紧的习俗,戈尔并指出俄国人的这种做法,导致了他们在长大后变得冷漠且疏离。他的这理论又被称为“包裹假说”(swaddling hypothesis),而这假说常被认为是不切实际、过度简化且过早下定论的。
文化与人格学派的主要贡献在于,他们革命性地显示了社会化的过程在婴儿期跟儿童期早期后,依旧持续发生;而整个社会与个人的交流,对一个人的特质会有影响。而整个文化与人格学派的方法在现今已被视为是无效的。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