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欧仁·奥古斯特·伊萨伊(法语:Eugène Auguste Ysaÿe,1858年7月16日—1931年5月12日),比利时小提琴家,作曲家和指挥家。他被誉为“小提琴之王”,内森·米尔斯坦则称他为“沙皇”。
伊萨伊的家族曾居于南比利时的瓦隆地区,16世纪以后则是该区域的苏马涅村庄。[1]19世纪初,伊萨伊的祖父乔治(Georges)举家迁往列日,1858年7月16日伊萨伊出生于列日,五岁时与父亲一起上小提琴课。即使后来他继续与著名的大师学习,他仍会认识到父亲的教学是他对乐器了解的基础。他七岁时进入列日音乐学院,师从德西雷·海恩伯格,尽管此后不久,他被音乐学院劝退,由于缺乏进步。这是因为,为了养家糊口,年轻的欧仁不得不在两个本地乐团中全职演奏,他的父亲担任其中一支的指挥。
伊萨伊继续在这些乐团中演奏,尽管他自己学习了一些小提琴的曲目。到他十二岁的时候,他的演奏是如此出色,有一天他在一个地窖里练习音乐,传奇小提琴家亨利·维厄当在街上经过时,被他的小提琴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他对这个男孩产生了兴趣。[注 1]他安排伊萨伊重新进入音乐学院(1872年),与维厄当的助手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一起学习。伊萨伊后来也与维厄当一起学习,伊萨伊称老师和学生的角色为“主人和门徒”,双方都非常喜欢。在他的最后几年,维厄当要求伊萨伊到乡下来,只为他拉琴。维厄当这样评价自己的门徒:
⋯⋯他是一名模范学生,他的服从、自信、能力和才华都堪称典范。他凭直觉即能掌握有关于音乐的一切,并可立刻执行我教导的事情。简而言之,他是我一辈子都在寻找的那种天才⋯⋯[3]
与这些老师一起学习,让伊萨伊成为了所谓的“佛朗哥-比利时小提琴演奏学派”的成员,这可以追溯到弗朗索瓦·图尔特对现代小提琴琴弓的发展。[注 2]这种学派(École)的特质包括优雅,饱满的音调,无晃动的“长”弓,精确的左手技巧以及用整个前臂运弓,同时保持手腕和上臂安静(相对于约瑟夫·约阿希姆的德国手腕运弓学派和莱奥波德·奥尔的使用整臂的俄派概念)。
伊萨伊从列日皇家音乐学院毕业后,成为本亚明·比尔塞啤酒大厅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注 3]许多著名和有影响力的音乐家定期来听这个乐团,特别是听伊萨伊,其中包括约瑟夫·约阿希姆,李斯特·费伦茨,克拉拉·舒曼和安东·鲁宾斯坦,他们要求将伊萨伊合同解除以陪同他巡回演出。
伊萨伊27岁那年(1885年3月),他被推荐为巴黎科洛纳乐团的独奏者,演出拉罗《西班牙交响曲》,这是他作为音乐会艺术家取得巨大成功的开端。[注 4][5]次年,伊萨伊在他故乡比利时的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获得教授职位。[注 5]这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在1898年离开音乐学院之后到他的最后几年,这一直是他的主要职业之一。他的门生有约瑟夫·金戈尔德、威廉·普里姆罗斯、内森·米尔斯坦(他主要与彼得·斯托利亚斯基一起学习)、路易斯·珀辛格、马蒂厄·克里克布姆 、琼尼·海肯斯、查尔斯·霍德雷特、雅舍·布罗德斯基、奥斯卡·舒姆斯基、朱莉娅·克伦普和阿尔多·费拉雷西等人。伊萨伊一直是法国音乐的支持者,曾加入“国家音乐协会”,也因此结识当代许多作曲家,包括了弗兰克、福雷、丹第、肖松、德彪西等等。弗兰克盛赞伊萨伊对当代法国音乐的掌握:
他的演奏是宏伟的⋯⋯既慷慨又充满热情⋯⋯他是我们法兰西音乐黄金时代的最佳诠释者,每次都让新的实验性作品成为杰作。[6]
在担任音乐学院教授期间,伊萨伊继续游览世界不断扩大的部分,包括欧洲、俄罗斯和美国。尽管有健康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他的手部状况,伊萨伊的表演还是处于最佳状态,许多著名的作曲家都为他献上了重要作品,包括德彪西、圣桑、弗兰克和肖松等人。他将圣桑为钢琴独奏而作的《圆舞曲式练习曲》改编成了小提琴和乐团版本。
应当提到弗兰克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这是1886年送给伊萨伊和他的妻子的结婚礼物。据说伊萨伊在浏览了作品手稿后表示:
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给我更大的荣誉,或比收到这份礼物更喜悦。此份大礼不仅属于我而已,它更是隶属全人类的。[7]
伊萨伊之后不论到哪里都会演奏这首曲子。另外,当伊萨伊被要求写一部协奏曲时,他的回复则是肖松的《音诗》。西格提·约瑟夫认为,这两点忠诚最能表现出对伊萨伊受到极大尊重的原因。
1886年,他成立了伊萨伊四重奏,他们首演了德彪西的弦乐四重奏。
随着他的身体疾病变得越来越难以接受,伊萨伊转向了教学,指挥和他早年所爱:作曲。在他最著名的作品中,有六首独奏小提琴奏鸣曲(作品27),无伴奏大提琴奏鸣曲(作品28),一首为两把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八首为不同乐器(一或两把小提琴,小提琴和大提琴,弦乐四重奏)和乐团而作的音诗(《挽歌》、《狂喜之诗》、《冬歌》、《夜诗》等等),无低音提琴的弦乐队的作品(包括《流放》),两首钢琴三重奏,一首弦乐五重奏。他在临终前用瓦隆语写了一部歌剧《矿工彼得》。
伊萨伊于1898年被任命为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但由于他繁忙的独奏表演而不得不拒绝此邀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伊萨伊携家走避伦敦。1916年6月他曾偕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后前往前线做劳军演出。[8]1918年起他开始在辛辛那提交响乐团担任音乐总监一职,一直待到1922年,并录制了几张唱片。[注 6]
伊萨伊的表演引人入胜且极富创意。帕布罗·卡萨尔斯声称在伊萨伊之前从未听过小提琴手不走音,弗莱什·卡罗伊则称他为“我一生中听到过的最杰出和最独特的小提琴演奏家”。[10]弗莱什并且表示,伊萨伊的演奏“音色宏伟而高贵,滑音新颖而迷人,抖音自然如歌,左手敏捷准确犹如萨拉萨蒂般完美⋯⋯他更是一位极富想像力的弹性节奏大师,每一种运弓都能传递出完美的乐感”。[10]
伊萨伊擅用各种类型的揉弦技巧,因而能演奏出宽广而灵活的音调。他说:“不要总是颤音,而要始终在颤动中”("Don't always vibrate, but always be vibrating")。他的演奏原则是:“倘若不能取得情感、诗意或心灵上的效果,就不要去作它。”指挥家亨利·伍德爵士说:“音调令人赞叹不已。……他在小提琴上创造出的色彩似乎比任何一个当代同行都要多。”[11][10]1894年,美国乐评Henry Krehbiel赞许伊萨伊的演出:
伊萨伊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强大有力的人物;一个有着非凡身体素质的人。虽然外表是个正常人,但由于极具流动性的面部表情,而使得他的演奏异常迷人。小提琴是他表达丰富情感的工具,在我印象中从来没有任何其他演奏家可像他一样,展示[出]小提琴和演奏者之间存在的亲密关系。他把弓放在弦上,弓毛似乎就随着不同情感之目的而咬着琴弦;时而微弱如鬼魅般的耳语、或如军士般的怒吼声,充满了整个音乐厅,更充满了感情。[12]
伊萨伊演绎的最鲜明特征可能是他精湛的自由速度演奏。亨利·伍德爵士说:“每当他从一个音符借走时间后,他都会忠实地在四个小节内还清欠债”,[11]从而使他的伴奏者能够在自由的小提琴下保持严格的节奏。巧合的是,对弗雷德里克·萧邦亦有类似的描述。
伊萨伊是后期浪漫主义和早期现代作曲家的杰出诠释者,马克斯·布鲁赫、卡米尔·圣桑和塞扎尔·弗兰克都称其是他们作品的最佳演奏者。[来源请求]同时他对巴哈和贝多芬的诠释也倍受人们赞誉。他的演奏技巧辉煌、经过精心打磨,在这方面,他是第一位现代小提琴演奏家,其演奏技巧没有早期艺术家的缺点。
![]() |
以下是伊萨伊以作曲家身份发表的作品,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所演奏乐器,皆以小提琴为主。其管弦乐作品的完整清单,可在交响乐团图书馆中心查阅[15]。
[以CD形式发行,索尼古典MHK 62337, 1996]
伊萨伊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一次婚姻是于1886年9月28日在阿尔隆嫁给了来自登德尔蒙德的路易丝·布尔多(Louise Bourdeau),育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加布里埃尔(1887–1961),卡里(1889–1930),特雷莎(也称Thésy)(1890– 1956年),安托万(1894–1979年)和泰奥多尔(1898–1934年)。塞扎尔·弗兰克在婚礼的早晨向他们赠送了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在匆忙的排练之后伊萨伊演奏了该曲目。[19]1886年12月15日,弗兰克于布鲁塞尔在音乐会现场正式首演。
路易丝死后(1924年2月9日),他与比他小四十四岁的学生雅内特·丹桑结婚。她是小提琴家,十几岁时就曾与弗朗茨·克奈泽尔,莱奥波德·奥尔和奥塔卡·舍夫契克等著名老师一起学习。伊萨伊于1922年在辛辛那提乐团指挥时与她相遇。她在他生病的几年里一直照顾他。欧仁去世后对她的唯一要求是她以他的名字进行表演。
伊萨伊的弟弟是钢琴家兼作曲家泰奥·伊萨伊(1865–1918),他的曾孙是马克·伊萨伊,他是古典21电台的创始人兼总监,也是摇滚乐队马基雅维利的鼓手。欧仁·伊萨伊还是比利时伊丽莎白王后的密友,尽管王后似乎缺乏音乐才华,但他还是教她小提琴。伊萨伊的遗孀在他死后接任了皇家教职,女王为了纪念他开办伊丽莎白王后国际音乐比赛。他的孙女纳迪娜·伊萨伊·莫斯博是著名的音乐会钢琴家,在定居加拿大之前与何塞·伊图尔韦一起在欧洲巡回演出。她还在安大略省亨茨维尔的CKAR电台主持一档古典广播节目,并在其中表演。 伊萨伊的曾孙弗朗·莫斯博是加拿大乐手和歌手,也是屡获殊荣的广告顺口溜作曲家。
伊萨伊还是德彪西的朋友,有时会通过信件与他联系。[20]两人相互尊重,伊萨伊也是这位年轻作曲家早期职业生涯的重要支持者。德彪西将他唯一的弦乐四重奏献给了这位小提琴家,伊萨伊非常仔细地研究了乐谱。[21]四重奏于1893年12月29日在巴黎的国家音乐协会由伊萨伊四重奏首演,褒贬不一。在德彪西的《夜曲》的写作过程中,演奏大师伊萨伊和作曲家也有交流。
欧仁·伊萨伊典藏存放在比利时皇家图书馆的音乐分部,将四十年的购买与伊萨伊家族于2007年的捐赠结合在一起。这是研究音乐家的生活和作品的重要来源,其中包括约700封信 和亲笔签名乐谱,超过1000份印刷乐谱和书籍,丰富的照片集,四部影片以及大约五十张78 rpm和33 rpm的录音。[22]纽约的茱莉亚音乐学院保存着第二批精美的手写和印刷乐谱。[23]
欧仁·伊萨伊家庭有“工匠”背景,尽管他的家庭中有很大一部分演奏乐器。如小提琴家阿诺德·施泰因哈特讲述,伊萨伊家族传承了一个有关第一把被带到谱系的小提琴的传说:
据说一些樵夫在森林里发现了一个男孩,并带到了村庄。这个男孩长大后成为铁匠。一次,在乡村音乐节上,他通过演奏精美的维奥尔琴使所有人惊讶。从那时起,村民们开始为他的提琴跳舞和唱歌。一天,一位显赫的陌生人在铁匠铺前停下来,给他的马穿上马蹄。伯爵的仆人看到里面的维奥尔琴,并告诉这位年轻的铁匠,他已经听到伯爵宫廷中一些吟游诗人演奏的一种新的意大利乐器。那个叫小提琴的乐器比维奥尔琴好得多 - 它的音调就像人类的声音,可以表达出每种感觉和激情。从那一刻起,这个年轻人不再为自己的维奥尔琴感到高兴。他日夜不停地想着那种美妙的新乐器,它可以表达喜悦和悲伤,其音调直达人心。 然后他做了一个梦:他在他面前看到了一位美貌难以形容的年轻女子,与自己的爱人Biethline一样。她来到他身边,亲吻他的额头。那个年轻人醒了,看着墙上挂着的破碎而被忽略的维奥尔琴,几乎无法相信他的眼睛:在那里,不是维奥尔琴,而是一种漂亮的新乐器。他把它放在肩膀上,在琴弦上拉弓,产生出真正神圣的声音。小提琴以令人心动的音调唱歌:为快乐而哭泣,拉琴的乐手也是如此。因此,传说中的第一把小提琴来到了阿登和伊萨伊家族。[24]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