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

南宋诗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廷秀诚斋文节吉州吉水县人,官至宝谟阁学士。一生力主抗,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与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周必大文天祥合称庐陵“五忠一节”[1]

生平

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二十二日,生于吉州吉水县[2]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及第。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务,官至宝谟阁学士。主张抗击金人,收复失地,以正直敢言,一生奉行“正心诚意”,嗜茶如命[3]。后因权臣韩侂胄专权辞官居家,隐居十五年不出,史弥忠任吉州知州时,特来拜访杨万里,见其居家老旧,叹称“盖知谋国而不知营家”。

事实速览 杨万里墓, 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
杨万里墓
Thumb
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吉水县
分类古墓葬
编号3
认定时间1987年12月28日[4]
关闭

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八日,忧愤而死。临终前写下“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的遗言。葬于吉水,墓葬于1987年入选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4]

家庭

与妻子罗氏,育有四子三女。子杨长孺,原名寿仁,字伯子,号东山,官至福建安抚使兼福州知州[5]

诗学

其诗起初模仿江西诗派,后尽焚少时千余首作品,而另辟蹊径[6]。他在《荆溪集自序》自述:“余之诗,始学江西诸君子,既又学后山(陈师道)五字律,既又学半山老人(王安石)七字绝句,晚乃学绝句于唐人。……戊戌作诗,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陈、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终自成一家,即严羽《沧浪诗话》所谓“诚斋体”。

诚斋体的特色是富于幽默诙谐、活泼自然,一反“江西诗派”的生硬槎桠。此对当时诗坛风气之转变,颇起作用。钱锺书宋诗选注》说“在当时,杨万里却是诗歌转变的主要枢纽,创辟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衬得陆和范的风格都保守或者稳健。”因此严羽只举出“杨诚斋体”,没说起“陆放翁体”或“范石湖体”。但钱亦认为“杨万里在理论上并没有跳出黄庭坚所谓‘无字无来处’的圈套……而他用的俗语都有出典,是白话中比较‘古雅’的部分。”

作品

先生曾咏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7],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包括十种诗集及各体文章)。并有《杨文节公诗集》四十二卷。另著有《诚斋诗话》一卷。赋,以《浯溪赋》、《海赋》为有名。词今存仅15首。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二十卷,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

传记

《宋史 卷四百三十三 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