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慕琦计划(英语:The Young Plan)是指1946年由时任香港总督杨慕琦对于香港政治制度改革提出的一个未能实现的政治制度改革方案。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胎死腹中。

源起

1945年,香港日治时期结束,香港复归英国接管。香港重光半年以后,香港总督杨慕琦爵士在1946年5月1日复任。由于在二战结束前,伦敦当局承诺于战后容许其殖民地拥有高度自治权以至独立;当工党政府上台执政后,伦敦当局就着手落实有关承诺。

二战期间,英国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被日本击败,加速了大英帝国的衰落,二次大战结束后,英国承诺允许其殖民地独立,于是在绝大部分殖民地,都实行政治改革,逐步建立由当地公民普选产生的政府,以达至独立(如马来西亚),或自治领(如1959年的新加坡、今日的直布罗陀)。 奉英国政府之命令推行自治的杨慕琦爵士复任后遂推行政治改革[1],于1946年8月28日发表一份政治制度改革方案,希望“香港市民有更多责任去管理自己的事务”,同年开始对方案向市民进行咨询,并于同年10月正式推出建议书,史称“杨慕琦计划”。[2]

内容

杨慕琦计划当中建议香港应设立一个市议会,由30名议员组成,三分之二议员为民选,其余三分一则属委任。

更多信息 组别, 议席 ...
组别 议席
华人 洋人
直选 10 10
委任(由指定团体提名)
香港总商会 - 2
香港中华总商会 1 -
非官守太平绅士 1 1
香港大学 1 -
香港居民协会 - 1
九龙居民协会 - 1
工会 2 -
共有 15 15
关闭

构想中的市议会最初可负责管理消防、康乐场地、车辆牌照和市政局,到日后情况许可的话,更可以管理教育、社会福利和公共建设,甚至于公共事业。

根据方案,为配合市议会的设立,立法局内的官守议员议席会由原本的10席减至7席,非官守议席则增加一席至8席。在官守议席中,5人会是当然议员。而在非官守议席中,4人由非官方机构推举,另由太平绅士中选一人,香港总商会中选一人,以及从新成立的市议会推选2人。总督仍会是立法局的主席,继续享有投票权。

各界反应

表面上,“杨慕琦计划”的方案容易推行,但各界未能就市议会职能达成一致意见,加上当时港人对政治并不热衷,方案迟迟未能落实。1947年5月,杨慕琦任满离职,以61岁之龄退休返回英国生活,有关计划最终夭折。

有说法认为,如同英国在二次大战结束后的绝大部分殖民地都实行政治改革,逐步建立由当地公民普选产生的本土政府以达独立,杨慕琦计划研究如何实践香港人民“当家作主”有更多责任去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利。

在2013年出版的书籍中,历史学家曾锐生认为,已解密的1950和1960年代英国档案中,没有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人曾经警告香港政府不要进行政治改革,但英国官员在为香港不推行民主持理由时,经常以中国不会容忍任何民主改革为托词。[1][3]

据2014年解密的英国档案中,周恩来曾于1958年强烈反对英方将香港的殖民地体制变更为新加坡式的自治领[4]。有意见认为,香港在刚经历二次大战,香港市民期望获得更为正式的民主安排,以负起更多权力与保护予草根阶层,但眼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视香港任何正式的民主进程为迈向香港独立,以至增加香港与中国分裂的行为。加上在英国不能防卫香港被中国入侵的情况下,英国当局深知香港易攻难守(1941年香港保卫战足以证明),杨慕琦计划便被告吹。[5][6][7][8][9]

接任杨慕琦的第22任香港总督葛量洪认为杨慕琦的改革并非必要,认为香港不能实行他在牙买加尼日利亚斐济担任总督时发展的那种制度,并且指出:“香港和其他殖民地不同,因为香港永远不可能独立,它要么继续是英国的殖民地,要么被中国收回。”[10]香港历史学家高马可John M. Carroll)认为,葛量洪须要为扼杀杨慕琦的改革负上很大的责任[1]

结果

杨慕琦爵士卸任后,葛量洪爵士在1947年7月25日接任总督,当时中国正值国共内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件事都触发大批难民在战后涌入香港。

葛量洪爵士上任港督后,表达香港问题“不在于自治或独立”,而是在于“与中国的关系”,其他殖民地适用的方法也并不代表在香港同样适用;他认为香港的前途属于“外交层面”,多于“殖民地层面”,因此对“杨慕琦计划”一直持保留态度。

另一方面,葛量洪认为新界(是指界限街以北及深圳河以南,即是新界、新九龙及离岛的地方)是向中国租借的土地,而非割让,无论如何也要在1997年7月1日后交还中国,相信香港不可能或没有条件独立。英国外交部、殖民地部和英国驻华大使馆内部意见分歧,加上中国政局骤变,英国保守党政府1951年10月重新上台执政后,由于香港问题的关系于1950年,英国的工党政府与刚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共高层决定对香港采取“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随即向英国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短期内不会急于收回香港,也反对英国人给予香港的自治或独立计划。[11]英国当局遂认为香港没有急切需要成立市议会或政治改革“如果香港走向独立式的自治,反而会刺激中国”[12]。二战后,大批难民涌入香港,当局认为维持香港社会稳定较政治改革更为迫切性。基于当时香港与邻近地区局势不稳,再加上香港前途不明朗,东亚又爆发朝鲜战争,“杨慕琦计划”被搁置。

1952年10月,英国及香港两地政府同时宣布“香港不会推行大规模的政制改革”。之后的20年,香港政治制度一直都没有改革,直至1980年代,港英政府才逐渐发展代议政制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