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军政长官公署(1949年8月15日-1950年3月31日),是中华民国国防部曾经设于台北市介寿馆(今总统府厅舍)的中华民国军政单位。

Thumb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办公处介寿馆,今日中华民国总统府

成立经过

Thumb
东南军政长官陈诚

1949年6月21日至6月30日,蒋介石为处理上海失陷后的局面,于台北召开“东南区军事会议”,决定成立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并分设陆海空军联席会议与政务委员会,以统一指挥台湾省福建省浙江省江苏省军政事务;中国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东南分会成立,代行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职权[1]:5-6。会议确立台湾防卫,将台湾与嵊泗列岛舟山群岛福州厦门整体防御[1]:6

7月18日,经行政院会议通过,落实设置“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再经中国国民党中央非常委员会追认。8月15日,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成立,新任长官陈诚就职[2]:236,由台湾省政府(今行政院厅舍所在地)迁入赶工修复完成的“介寿馆”办公。9月1日,陈诚正式就任东南军政长官,林蔚郭寄峤罗卓英郭忏孙立人汤恩伯等六人则分任东南军政副长官。东南军政长官公署设于介寿馆,原计划下辖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四省及海南特别行政区;但海南始终未受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管辖而改入华南军政长官公署,故最终实际下辖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四省。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下设政务委员会与陆海空军联席公议,分负政治与军事方面的决策与执行,同由陈诚分别兼任委员会主任与联席会议主席。

1949年底,国防部随同中华民国政府从重庆撤至台北。东南军政长官公署的任务并入行政院参谋本部,乃于1950年3月15日撤销。其军事业务划归参谋本部。陈诚专任行政院长的工作,不再负责军事业务。参谋长张秉钧及3位副参谋长入参谋本部为安插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及从大陆撤退来台的高阶军官而设立的“战略计划委员会”做委员,继续负责台湾防卫作战计划的研究。

组织机构

  • 长官陈诚
  • 副长官:林蔚中将主管行政及人事,郭寄峤中将主管作战,罗卓英中将主管后勤。后增加3位副司令长官:郭忏、孙立人、汤恩伯分别主管舟山指挥部、台湾防卫司令部福州绥靖公署
  • 参谋长张秉钧中将
  • 副参谋长:杨业孔陆军中将,赵国标空军上校,杨元忠海军少将(原驻广州的海军第四军区司令)
  • 秘书长袁守谦
  • 行政(总务)处
  • 人事处
  • 情报处
  • 作战处
  • 后勤处
  • 训练处
  • 军法处
  • 预算财务处
  • 陆海空军联合作战指挥办公室
  • 政治部
  • 情报通信指挥部
  • 东南海航务委员会
  • 敌后军政指导委员会
  • 东南区点编委员会
  • 政务委员会职责为监督、指挥辖区内政治经济之措施,考核、奖惩辖区内之行政官吏,监督、指导“行政院”各部会驻辖区内之附属机关,筹划制订辖区内政治、经济、文化、土地之改革方案等。委员会下设政务、经济、文教、土地四处,分由徐鼐、尹仲容、刘业明、连震东任处长。

影响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成立,增加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原有的东南区党、政、军、财大权,反映在整建中国大陆撤台军队(为时任台湾防卫司令部司令孙立人整编)与指挥东南区战事(金门战役舟山登步岛之役)上。1949年12月7日,中华民国行政院迁台搬入介寿馆后,东南军政长官公署与行政院角色及功能日益融合。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宣布“复行视事”,并发表文告,说明进退出处:一惟国民之公意是从,当此危急存亡之日,受全体军民同胞责望之切,已无推诿责任之可能,乃决定复职,继续为反共复国而奋斗[3]:63。蒋于复行视事后首次与中央委员及民意代表交换完成戡乱建国事业之意见,揭示施政重点[3]:63。3月15日,蒋核定国防机构系统,撤销东南军政长官公署[3]:64。3月31日,东南军政长官公署正式撤销,人员与业务多转移总统府及行政院。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