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是家具的一种。书架由一些可以放置东西的架子组成,书籍通常为垂直放置,但也有水平的,可以用来储存书籍并方便展示和取用。而配有门的书架称为书柜;单纯储存书籍的装置通称书箱。
历史
书架的故事与意义是与书籍的发展相辅相成。每一个时期书架呈现的风貌,都是跟着当时书籍的外表型态而更改。也就是说,书架的意义与用途是被书所赋予。若要认识书架的形貌,就必须连书的演变一起认识。
古代最早的书的形式是希腊罗马人所书写的卷轴或纸卷。卷轴一般而言,尺寸是上下宽度约在9~11呎(23~28公分)不等,长度则可能超过20~30英尺(6~9米)。卷轴的原料是纸草纸,而卷轴的末端附带有一根棍子与棒条。平时阅读的时候,是平摊在桌上;阅毕时,则会用绳子或是带子系好。贵重的卷轴甚至还会装在套子里以免毁坏。储藏书的工具的这种概念出现。此种套子有如类似现今收藏精装书附带的硬纸版套盒。形状多是圆桶状盒子,直立的卷轴会在末端附有签条或登记单,标明内容提示、作者名氏等必要资讯。
后来基督纪元的最初几百年中,书架里除卷轴之外,也多出了许多的手抄书。手抄书的材质是木质封皮,起源于木质或象牙质的刻写板,书页内部是对折的平坦纸草纸或羊皮纸。随着手抄书的蓬勃发展,收藏书的的主人开始为收藏的工具外加了一个门,一来是为了美观,二来则是为了保存书籍以避免虫蛀尘积。在拉丁文中,armarium指的是密闭式的橱柜,可以用来书籍、贵重物、或是器具和家具等等。由于手抄书是当时新兴的产品,书的主人为了表达其珍视之意,常将部分的手抄书放在可携带的书闸或是小保险箱中,跟着书的主人到处游历。
书架外面加了门就称做是书橱或是书柜。中古时期十分流行,除此之外,还有书箱的出现。书箱是用来装小量且必须搬动的书籍。然而书箱里的书籍摆放是一本一本堆叠平躺上去,取用的人不能很方便的取用所需要的书籍。而书橱或称书柜其实就是立起来的书箱,并且在箱中装上分层的格架。
在往后的日子里,柜子的门即被省去,书架的进化又更往前迈进一步。除了书柜除去门之外,在中古时期,又新多加了读书台的出现。读书台呈现斜坡状,书可以翻开并列在台上,同时又必须确保书籍都安顿在正确的位置,所有的书都上了锁链。这种读书台的演变,就好像教堂圣经礼拜的椅子一般。
由于读书台会占用太多空间以及引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问题,所以到了十五、十六世纪,及发展出了所谓的“书亭系统”(stall system)。 书亭系统就是将一排排书架与外墙呈直角排列。但是此时书籍的摆放仍是呈现水平的形式,即是将书背朝内,附链条的前切口向外。不过此时的书架即面临到了一个问题,就是“书架下弯”。若要解决此种问题,建筑师必须将书架每格的长度减短或是增加其厚度。不过这会造成书架呈现不合比例的样貌。后人则产生了一个减少下弯的方法,即是在比较薄的架板前端加一条比较厚的木头,藉以增加架板的厚度。
书架的发展越益成熟,而其中书的排列方式也为人所探讨。在一开始时,书的排列是书背朝内,前切口朝外,但是前切口没有任何的标记以供辨识,而各架收藏了什么书籍则是会一一登录在书架外侧壁的表面上。
书架的真正大改革,是在宗教改革期间。当时修道院的书籍被战火所波及,因此书没了,书架也失去它的意义。尔后, 新规划的图书馆就变成今我们所熟悉的样式了:多层式书架、不附带读书台、锁链也消失不见因为印刷技术的出现书籍变得不再如此珍贵。
等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读书人渐渐认同书架最理想的摆放方式为与书架成直角状态,靠近窗户,以利采光。同时开始有人会将书背往外置放,或是在前切口处绘图以供辨识书籍内容,不过仍有一些老派保守的人坚持将前切口向外摆。到了十六世纪中叶起,书背的装饰与封面封底一致,清楚标示出作者、书名和出版日期。
相较于书亭系统,欧洲内部也同时发展出另一种不同的书架模式,称作“壁架系统” (wall system),是指整室的四壁都是贴墙的书架。像是牛津大学包德林图书馆就是一座书架博物 馆。起初是使用书亭系统排列。后来则改用壁架式系统书架。
到了十八、十九世纪,印刷术的普及使得书籍量越变越多,所以书架的高度也就越变越高。配合着这种趋势,就出现了楼廊、梯子,构书棍等等东西的出现。而贴壁的书架模式虽然需要上述配件才会显得便利,却渐渐成为大型机构图书馆的参考室和阅览室采行的标准模式。就连私人藏书机构也是一样。
书架发展到后来,大概摆放的模式都已出现。不过书的尺寸不统一却一直是个大问题。1895年建立的纽约市立图书馆曾经规定8开本为高度不超过11.5吋(29公分),4开本高度介于11.5吋至19吋(48公分)。如此,书架的ˊ高度即可统一。不过规定和现实仍然是有差别的,不可能那么完美。
发展到现在,观看今日的书店,大多采用由上而下略向外倾斜的书架。可以把书封面向上放在斜坡式的架上而不必担心书会倒榻,同时这种设计也可以便利读者找书。
相较于西方,中国在书架上的发展也是同样富有趣味。在中国,书籍以竹简为传播媒介时,人们常把竹简卷起,存放入具有防虫功能的专用木箱内;而对于最近要阅读的竹简,有人则将它们罗列在木质架子上。造纸术发明并普及之后,用纸做成的书被安排在木箱中或书架上。古代中国的书籍以细绳装订,书脊上并无可供注明书名的地方。因此书籍常被人们平行于水平面地摞在书架上。直到20世纪上半叶,西方装帧技术和阅读文字的方向习惯渐渐被中国人所接受,书籍的排列方法也向西方靠拢,最终与西方相同。
图书馆的书架
图书馆中的书架可以依照材质分成金属制书架和木质书架。而金属书架当中又可细分为单柱型、复柱型、积层书架、密集书库还有滑动式书架。以下则详述之:
- 单柱型:所谓的单柱型书架是指两侧以单柱金属管承受水平向每段隔板上图书重量,每座书架长度为90cm,可单独使用亦可续接排列。一般来说其书架高度在200cm以上,顶端会以系杆连贯,以策安全。
- 复柱型:其指的是书架两侧,各以两支以上的支柱,承受水平隔板传递图书荷重。然而为了促进美观,于金属制复柱型书架之两侧及顶端,附加木制板。
- 积层书架:书库内为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典藏大量图书,应用钢质材料之坚固耐久的特性为积层书架提供陈列图书,是一种良好的方法。然而,各国对于书架的规格各有其规定,像美国的积层书架每层是采净高2280mm,每层分为5~7段;而英国等欧洲国家,每层净高则采2250mm,隔板的单面宽度为200mm,支柱宽为50mm。
- 密集书库:密集书架(Compact Shelving)是在廿世纪初由瑞士人 Hans Ingold 所设计的。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密集书架的使用愈来愈广泛,时至今日已有二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以金属制成的活动书架,其特征是书架的轴向(纵向)和轨道方向是相垂直的。另一种是由木料制成,书架的轴向和轨道方向是平行的,国内许多图书馆的视听室都用它来存放视听资料。
- 密集书架最主要而明显的特点是节省藏书空间。它将前后书架紧密的放置在一起,再藉轨道来移动书架,节省了书架前后的走道空间,使得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放置较多的书籍资料。由于书架间的密集靠拢,也使它成为一个可以妥善保护书籍的所在;此外,它亦增加了使用与管理上的方便性。
- 但是密集书架亦有一些缺点。首先是费用太高,除非有较宽裕的预算,否则不容易将密集书架的各项设施(如照明和控制设施)完全具备。其次是书架的安全性,其中包括了对一般使用和地震时的安全顾虑。由于技术上的改良,密集书架已由早先的机械式改为电动式操作,使用者只要依照步骤来操作安全性是很高的。然而密集书架在地震时的安全性(对书也对人)始终难以完全掌握,大地震来临时,它们仍然很容易受到伤害。
- 滑动式密集书架:利用导轨滑动式密集书架可分为手动和电动二种形式。两端固定,中间书架藉基部导轨,导引滑动,乃有效利用有限空间典藏大量图书方法之一。
木质书架材料,包括由实心木材、合板、木心板、粒片板等经加工组合成形,以油漆涂装或使用表面装修材料贴布,富柔和质感。图书馆常用形式为直立式。底座倾斜式L型书架,乃方便读者取阅图书,具有不同规格的类型。
图书馆当中常用的书架有分为单面架和双面架两种,依造型又分为直立式与倾斜式,高度为六呎十吋(2080mm);儿童用者多为高五呎又二分之一吋(1540mm);宽度至三十五又二分之一吋(90 cm);深度分为八吋(203mm)、十吋(254mm)、十二吋(305mm)等三种。
单面书架靠墙安放,常布置于阅览室,供众自己取阅书籍;双面书架如同联合两座单面书架而成,为不装背板,常布置于书库,为典藏图书之用。
而每架分为六至七段,每段高十一吋(279mm),承书之隔板;木质者版后约1吋(25mm);钢制隔板厚1.2mm,为俾便置放规格不同的图书,隔板不必固定,每隔一吋预设孔穴,使能适作调整。底层隔板距地面四吋(101mm),架顶盖眉板,高二又四分之一吋(57mm)。
另外,书库也会有专用的积层书架,每层高度达七呎六吋(2286mm),台湾处于地震带,成列书架须于顶端以系杆连成一体,俾防地震时书架碰撞或倾倒。
在图书馆内,会依照不同资料类型排架,一般图书、参考书、视听资料等应分室、分区或分架排架。一般说来,当今共有三种通用的书架排列规则,若是空间实在有限,也有第四种特殊排列方法可供选择:
- 书架靠墙:书架与墙平行,书架背面靠在墙上。
- 书架互相平行:每两个书架间仅留出一条窄道可供人员通过,这种排列方法适合于需要节 约空间的公共图书馆。
- 书架左边向外、右边向里地如壁橱般斜钳进墙体:这种排列方法不仅大方,而且很有效地利用了空间。位于伦敦市的市政图 书馆就采用此种排列方法。
- 移动走廊式排列或高密度储存法:这种排列方式通常被需要节约空间的图书馆采用。方法是将书架底部装上轮子,并将书架互相紧靠在一起。如用户欲取书,则用一个机械传动装置:移开部分书架,在欲找的书所在的书架前形成通道,并让其他书架紧靠一起。为了防止被地上的铁轨绊倒或被两个书架夹住的危险,这种系统一般配有电子感测器。
图书馆中的书架配置可分为开架式以及闭架式。
- 开架式:图书馆多采开架式,方便读者直接接出接触图书资料。而图书馆使用的规则为 92×45cm双面书架,通到最小净宽度为120cm。
- 闭架式:闭架式的书架布置以规格 92×45cm双面书架布置,通道最小净宽度为90cm。
书籍在图书馆的书架里有一定的排列方式,并且会依照不同的资料类型给予最适当的排列,兹将规范条列如下:
- 书籍会按索书号大小排架,由小至大。
- 索书号包括分类号、著者号、部册号及特藏号等项,排架时先按分类号予以比对排列。分类号如完全相同,再按著者号、部册号依序排列,跟排分类卡一样。例如:
- 023.3/4471
- 023.3/4562
- 023.3/4562/c.2
- 023.3/4756/v.1
- 023.3/4756/v.2
- 025.4
- 028.1
- 分类号按十进法的数号由小至大排列。小数点以下数字,其排序方式列举例如下:
- 123
- 123.11
- 123.12
- 123.3
- 123.51
- 123.6
- 排架方式,以书架组为单位,由左至右,由上而下。依序再延至下一组书架。(参见书籍排架方向图)
- 每层书架排架须预留空间,以便图书归架及新书放置用。
- 每一层书架均置书档予以固定,将图书背脊排列整齐且往左靠,以免图书倾倒、散落而受损。
- 大型图书若已超出一般书架能容纳的高度或宽度,宜另辟架排列,勿倒放使图书受损。
- 于书架边缘加明显的标示,例如:传记类,若该类书很多,可加索书号标示,亦可善用颜色管理,同类或同架图书以同色彩同标志处理,俾利读者找寻或归架,亦方便馆员上架。
- 于每天开馆前,闭馆后(或随时)检查各书架书刊之排架情形,将误置者予以正确归架。
- 书籍排架方向图,正、误例子如下:
- 一般图书:按照排架一般原则排架。
- 参考书
- 参考书一般多予独立排架成参考书室(区、架)。可采较矮书柜或陈列在较低书架,以便取阅。书架上方可放置标示,但勿置放太多装饰品。
- 参考书属馆内阅读性质,通常在索书号上加“R”字或“参”字予以区分,例如: R016.7/4418或 参016.7/4418,可以避免不慎被借出馆外。
- 排架时可按索书号排,也可先按工具书类型,例如:字典、百科全书等区分后,再按索书号先后顺序排列。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图书馆可斟酌采用。
- 常用的期刊论文索引工具,可置于期刊区(室)桌上,以方便读者检索。
- 视听资料
- 视听资料的排架,一般是先按资料的形式分置于视听资料专用架上,同类型视听资料媒体再按索书号依序排列。
- 期刊
- 现期期刊可按刊名的笔划数(中文)、或字母(英文)顺序排列。在期刊陈列架上,须制作刊名及架号标示。在期刊封面上粘贴所在架上的架号,以方便读者阅毕归回正确位置。架上宜预留架号供新订期刊上架用。
- 近期内之过期期刊应置放于陈列架下方柜内,以方便取阅。
- 高中图书馆得依据馆藏政策,将不装订保存的过期期刊分赠教职员生参考或报废。有保存价值期刊在现期期刊架附近另辟过期期刊书架,以立式资料盒置放各单本期刊,其排列方式跟现期期刊一样,以笔划数或字母顺序排列于架上。
- 已装订期刊,可跟各单本期刊一并排架,以方便读者参考。
- 报纸
- 当天报纸以报夹装妥置于报架。
- 过期报纸可依各馆政策,定期送厂装订或予淘汰。
- 电子媒体
- 电子媒体馆藏,例如:光碟(CD-ROM)有愈来愈多的趋势。
- 不论是购买或获赠的CD-ROM等媒体应予分类编目,并辟专架按索书号排列。
- 小册子
- 小册子及剪辑资料因性质特殊,应单独排架。小册子可按分类类名或标题笔划数排列于立式资料盒中。
- 剪辑资料则按主题分置于各剪辑资料册中。并列出目次,俾利查阅。
- 立式资料盒、剪辑资料册之外侧或书背处,须标示类名或标题名称并按笔划数排列,以便查检。
- 期刊架:存放期刊的方式可分为直立型、斜放型与平置型。常用的方式为插入式、展列式、分隔平置式等。一般大多使用木质、金属质、塑胶质为主。性质相同的杂志会摆在一起。直立式的期刊架板面宜略往后倾斜,俾便排列期刊以免杂志页数少而无法直立,甚至弯折。版面大的杂志宜采平放式。而过期期刊宜放在存橱柜,以便读者查询。
- 报架:常用的可分为斜梯式与水平式二种形式,俾便存放在金属或木质材料制成的材料制成之报夹。
- 新书展示架:新进图书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应选用适当材料配合着色彩造型以吸引。比方说:可供读者自由取阅可回转式新书展示架,外面加装玻璃护罩。
参见
参考资料
- 书架:阅读的起点。亨利·佩特罗斯基(Henry Petroski)著;薛珣译。台北市:蓝鲸文化。2000年[民89]
- 图书馆家具与设备。林勇编著。台北·纽约·洛杉矶。汉美图书有限公司。1997,民86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