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定义

个人对于某一族群的归属感,以及对于某一族群身份产生的想法、认知、感情等,族群认同通常具有主观性与情感性的价值判断及选择。

四大理论

原生论 Primordialism(或称根基论/根源论)

  1. 狭义:来自根源性的情感联系,其凝聚方式多为既定的血缘、语言、风俗习惯、宗教等
  2. 广义:除上述四大要素之外,同一族群起源、共同文化、主观认知等皆可做为族群认同的因素

工具论 Circumstantialism(或称情境论)

  1. 放弃根基论以自身血缘、语言、风俗习惯、宗教等作为族群认同的依据,可能根据政治、社会或经济现象。此认同是可以视情况而定,非一成不变的。
  2. 族群成员选择自己认同的方式以适应当时的文化、社会条件
  3. 族群认同是多变的,同样的人在不同的时间、空间环境下,其身份是会流动、变化的

建构论 Constructionalism

  1. 建构论重视民族认同中由武力征服所形成的结果。王甫昌 (2003) 所认为族群的定义是:“一群因为拥有共同的来源,或者是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化或语言,而自认为或者是被其他人认为,构成一个独特社群的人群。”例如中国人自认或被认为是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之共同祖先。
  2. 族群的重要观点在于强调人群间的“共同来源”、“共同祖先”,做为区分“我群”与“他群”的标准
  3. 社会学家韦伯(M. Weber)、人类学家潘乃德(Ruth Benedict)为著名代表

族群边界论 Ethic Boundary

  1. 受到社会变迁及族群互动日渐频繁的影响,使得一些外显的族群特质,如语言、文化、体质等逐渐模糊,故而发展出重视在异族社会互动中找到自我族群认同的理论
  2. 美国人类学家弗雷德里克·巴特(Fredrik Barth)认为族群是由本身组成,在地理区域或社区中借由不同族群互动所培育出的感情及凝聚力,主观地产生“生命共同体”的族群认同。在多元族群的国家如美国、巴西等,同一社区中的不同族群长期互动、合作,培育出自我族群认同,超越原有的种族、体质及文化界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