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明末清初思想家、科学家(1611-1671)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方以智(1611年—1671年11月9日),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别号龙眠愚者,出家后改名大智,字无可,别号弘智,人称药地和尚,直隶桐城县(今安徽省桐城市)人,明末清初学者、思想家、科学家。
祖父方大镇,曾任万历朝大理寺少卿,治《易经》、《礼记》,著述宏富。父亲方孔炤,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崇祯朝官至湖广巡抚。[2]
方以智幼禀异慧,六岁知文史,博览群书。[3]早年随父宦游,至四川嘉定、福建福宁、直隶、燕京等地,见名山大川,与西洋传教士毕方济与汤若望交往,并阅西洋之书。与冒襄、侯方域、陈贞慧,合称明季四公子。
崇祯七年(1634)桐城民变,方孔炤留守,方以智随家人避居南京。崇祯十二年(1639年)举己卯科应天乡试举人,崇祯十三年(1640年)联捷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李自成入北京后,受到了严刑拷打。不久李自成兵败山海关,方以智趁乱逃往南方。
入南明永历朝,除经筵讲官,因伪书案被免职。[4]自行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出家为僧,改名换姓,人称“药地和尚”。因“粤案”被清廷押解北上,赴南昌省狱,又押往广东对案,十月初七日行至江西万安惶恐滩头,想起宋朝末年文天祥事迹,自沉于江殉国。[5]一说坐化。[6]
据说,以智浮沉江湖抗清时,在社会底层,推动了秘密结社天地会的发展。
方以智作品大多伤时感事之作,如:“同伴都分手,麻鞋独入林。一年三变姓,十字九椎心。听惯干戈信,愁因风雨深。死生容易事,所痛为知音。”(《独往》)。方以智在哲学、自然科学方面卓然有成。著有《通雅》、《物理小识》、《药地炮庄》、《东西均》、《禅乐府》、《四韵定本》、《医学全通》等等。其中《通雅》和《物理小识》,是百科全书式的专著,被誉为“十七世纪罕无伦比的百科全书派”大学者[8]。
绘画作品从现知最早作于1635年的《四妙图》、还有《断截红尘图》、《顽石图》、《骑驴图》等。
方以智家学深厚,在学习中国学术的同时,也向西人学习科技。他接受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并不盲从,常以实验验证,纠正西学认识错误的地方。方以智提倡通几与质测之学,在科学上有不少成就。
在物理学方面,方以智更有诸多创见。他从气一元论自然观出发,提出一种朴素的光波动学说,认为:“气凝为形,发为光声,犹有未凝形之空气与之摩荡嘘吸。故形之用,止于其分,而光声之用,常溢于其余:气无空隙,互相转应也。”(《物理小识》卷一)方以智认为,光的产生是由于气受到激发的缘故。由于气弥漫分布于所有空间,彼此间无任何空隙,被激发的气必然要与周围静止的气发生相互作用,“摩荡嘘吸”,将激发传递出去,这就形成了光的传播。
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中,记述有大量动物学、植物学内容和栽培、管理等知识。他引述了传教士“脑主思维”之说,介绍了西方世界关于人体骨骼、肌肉等方面的知识,但剔除了传教士所说的“全能的上帝创造世界”之类的内容。
梁启超说:“崇祯十五年出版的方密之通雅五十卷,实为近代研究小学的第一部书。体例略仿《尔雅》,而门类稍有增减”[9];又说方以智在音韵学方面的贡献在于提出“以音求义”[10]。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