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蜥脚类

蜥臀目的一个演化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蜥腳類

新蜥脚类学名Neosauropoda)是个蜥脚下目的单系群演化支,由阿根廷古生物学家何塞·波拿巴于1986命名。其目前的定义为:包含护甲萨尔塔龙长梁龙及其他与其为共同祖先的直系后代。新蜥脚类主要分成两大类:梁龙超科大鼻龙类。新蜥脚类出现于晚侏罗纪,直到于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灭绝,其包含了主要的蜥脚下目恐龙,如迷惑龙属腕龙属梁龙属[3]除此之外,还有大型的阿根廷龙属波塞东龙属[4]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演化支 ...
新蜥脚类
化石时期:侏罗纪中期[1][2]白垩纪末期,174–66 Ma
Thumb
四种大鼻龙类,由左到右依序为:圆顶龙腕龙长颈巨龙盘足龙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总目: 恐龙总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亚目: 蜥脚形亚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脚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沉重龙类 Gravisauria
演化支 真蜥脚类 Eusauropoda
演化支 新蜥脚类 Neosauropoda
Bonaparte, 1986
演化支
关闭

当波拿巴首次命名新蜥脚类时,他将其描述为包含侏罗纪中晚期的蜥脚下目的演化支。而新蜥脚类的确出现在侏罗纪时期,直到白垩纪晚期灭绝。新蜥脚类后来由Upchurch、Paul Sereno和Jeffrey A. Wilson进一步细化,他们发现了新蜥脚类的13个共有衍征[5]由于新蜥脚类属于蜥脚下目,它们也有着大型的体型、长颈和柱状腿。[6]

发现历史

古生物学家理查·欧文于1841年命名了第一个新蜥脚类:鲸龙属。由于化石残缺,他本来认为这是一种巨型鳄鱼。而鲸龙有事被归类为新蜥脚类的基础演化位置,因而成为了这个演化支首次发现的物种。[7]然而根据最近的研究将鲸龙归类在新蜥脚类以外,为新蜥脚类的姐妹分类。[8]而真正首次返现的新蜥脚类为在1877年发现于北美洲迷惑龙属圆顶龙属,和同年发现于印度泰坦巨龙属[9]

特征

新蜥脚类的特征为:鼻孔更接近背侧、牙齿集中在嘴部前段、圆柱状的掌骨、从跖行动物演化为趾行动物

定义

新蜥脚类演化支由阿根廷古生物学家约瑟·波拿巴(José Bonaparte)在1986年所建立。美国古生物学家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在2005将新蜥脚类定义为:包含萨尔塔龙、梁龙,与两者的最近共同祖先,以及最近共同祖先的所有后代。

种系发生学

以下演化树是根据保罗·阿普彻奇(Paul Upchurch)等人在2004年的研究:

新蜥脚类 Neosauropoda
梁龙超科 Diplodocoidea

雷巴齐斯龙科 Rebbachisauridae

叉龙科 Dicraeosauridae

梁龙科 Diplodocidae

大鼻龙类 Macronaria
圆顶龙形类 Camarasauromorpha

腕龙科 Brachiosauridae

泰坦巨龙超科 Titanosauroidea
泰坦巨龙类 Titanosauria

萨尔塔龙科 Saltasauridae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