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因缘》是张恨水的一部长篇小说,共22回,初版在1930年12月由上海三友书社发行,故事讲述1920年代的北京军阀割据的时代,一个青年人与一位歌女之间的故事。

Thumb
华夏出版社2008年8月重印版本封面

啼笑因缘后被多次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因缘是来自佛教术语,意指一切事情生成所依赖的各种主要和次要条件,但“啼笑因缘”仍经常被误写为“啼笑姻缘”。

主要人物

  • 樊家树
  • 沈凤喜

其他

favicon
1 sources

影视作品

啼笑因缘曾被多次拍成电视及电视剧。1932年拍摄电影啼笑因缘[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1950-60年代曾先后被多次拍成电影,当中包括1957年出品由张瑛梅绮主演的《啼笑姻缘》和1964年香港电影新啼笑姻缘》。

1975年香港邵氏电影新啼笑因缘》,由宗华井莉冯粹帆李菁陈观泰施思主演。

电视剧方面,1974年香港无线电视啼笑因缘》首度开拍,成为当年的经典。于1974年3月11日晚上七时正在翡翠台首播,共25集,每集半小时。该剧编导王天林,监制锺景辉,演员有陈振华李司棋欧嘉慧等,主题曲由顾嘉煇作曲,叶绍德填词,仙杜拉主唱,该剧主题曲更开始兴起粤语流行曲的热潮。

1987年,香港亚洲电视亦曾开拍电视剧《啼笑因缘》,成为第二个版本。亚洲电视版本在1987年6月22日晚上九时半在当时的黄金台,后改称本港台播出。共25集,每集1小时,监制李艳芳,演员有刘松仁米雪苗可秀等。

1989年,台湾台视亦开拍电视剧《新啼笑因缘》,演员有冯宝宝汤镇业谷峰等。

安徽电视台在20世纪90年代拍摄黄梅戏电视剧《啼笑姻缘》,并在安徽卫视播出。

2004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又播映了第三代的啼笑姻缘电视剧《啼笑因缘》,由胡兵袁立主演。

越剧剧目

Thumb
1962年 曲剧 啼笑因缘

越剧剧目,是一出根据张恨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时装戏。

民国22年(1933年)7月3日至7日,越剧男班艺人李桂芳、吴素琴、裘凤仙(此人为男班名小生裘凤山之弟子)领衔的戏班,在上海福星戏院新排演了连台本戏《啼笑因缘》,当时为6本。

1941年6月11日,姚水娟饰沈凤喜,与李艳芳饰樊家树,在上海卡德戏院演出此剧,剧本由樊篱编写,共有3集,以沈凤喜为主线,一度引起轰动。

1956年,飞鸣越剧团演出此剧。原越剧男班的老艺人陈芎,将姚水娟的演出剧本重新整理改编成单本,由李蓉芳饰沈凤喜、陆锦娟(亦是男班名小生裘凤山之弟子)饰樊家树,在上海演出,盛况空前,“在越剧界除了四十年代姚水娟、李艳芳演出时那种盛况外,再无人可与伦比。”《啼笑》一剧亦成为陆锦娟的代表作。[1]

1962年,飞鸣越剧团再度排演此剧。由团中编剧李惠康重新编写剧本,以樊家树经历为主,沈凤喜的遭遇作衬,着重描写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及其失落,表达对美好事物遭到摧残之痛惜。当时此剧导演为袁浩,作曲为潘伟异,舞美设计为陈必华。该剧在上海丽都剧场(该剧场后改名为贵州剧场)、解放剧场、群众剧场、光华剧场等处演出,满座4个多月,极受欢迎。

1981年9月,浙江温州市越剧团改演《啼笑因缘》,范派女小生王凤鸣饰樊家树,女老生李香琴饰沈父,深得戏剧界好评。

1983年,李惠康再次修订剧本,将此剧更名《樊家树与沈凤喜》。陆锦娟受邀至浙江舟山越剧团领衔主演。剧团在杭州、嘉兴、湖州等处巡回演出,盛况依然。1984年,宁夏越剧团也演出了此剧。

1993年7月9日,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在上海人民大舞台重新排演此剧。剧本由编剧吴兆芬从方言话剧本中改编,张少祥任导演,钱惠丽饰樊家树,方亚芬饰沈凤喜,目前有此剧该版之VCD碟流通于世。

favicon
1 sources

黄梅戏剧目

吴琼饰演。

外部链接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