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与肖尼》中国壮族民间流传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取材自汉族民间故事《刘文龙》。但《刘文龙》已失传,《文龙与肖尼》流传至今。侗、布依、毛难、仫佬等民族中也有流传。

《文龙与肖尼》将原来的故事“壮化”了。它用壮歌的形式来编唱,有着浓厚的壮民族色彩。

长诗产生之时兵荒马乱,社会动荡不安。每有攻伐,朝廷一定要调恨兵,特别是明、清两代,征调恨兵更为频繁。由于征调,常常弄得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加之在家里的孤儿寡母,备受欺凌,于是就造成了许多家庭悲剧。所以《文龙与肖尼》正适应了当时人们的心理和生活遭际,博得广大人民的喜爱。到后来,一般都是在反动当局征调的时候唱的,为的是劝导出征的丈夫不要忘记在家的妻子的苦楚。

这首歌与有关传说故事在壮族地区流传,其内容情节,各地不尽相同,尤其是关于文龙的身世问题,差异更大。多数地区是说文龙家中富有,自幼聪明过人,才学高深,不慕富贵功名,清高不凡,但因朝廷器重而被召进京做官。有少数地区如广西东兰县一带,则说文龙家境贫寒,后赴京应试中了状元才做官。凌云和柳江等地流传的故事,也说文龙家贫,但是被征入伍以后,由于勇敢善战,屡立奇功,被封高官等。形式有七言腰脚韵、五言腰脚韵、勒脚歌等等。

这首长歌,充满着男女之间的悲欢离合之情,是一首以坚贞爱情为基调的动人的爱的颂歌。它揭露和鞭挞封建统治者陵势欺人和巧取豪夺的卑劣行径,歌颂了纯洁坚贞的爱情。

情节

文龙自幼聪明出众,很有才学。家里有万贯钱财,但他从不过问,也不慕功名。他十五岁就结婚,与妻子肖尼过着甜蜜安宁的生活。由于他学识超群,为朝廷所看重而被召进京做官。皇命难违,他不得已离开妻子和家园。离别时,夫妻互相叮吁,依依难舍。最后将破镜各持一边,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

肖尼在家殷勤地侍候公婆,日夜思念丈夫,盼望远方亲人的信息,期待丈夫官任期满归来。

文龙在外做官,千里迢迢,山川阻隔,书信难传。三年官任虽已期满,唯因朝廷器重赏识,不许辞官,故不得不又拖过了十年。

有个恶霸宋忠,在乡里仗势欺压百姓,整天寻花惹柳。他见肖尼长得漂亮,就想霸占。他对肖尼诱惑不了,又托媒人来行骗,说文龙已在外另娶,后造谣文龙已死;并且利诱和胁迫肖尼公婆和邻里,使他们也参与逼肖尼就范。但是肖尼始终不从,她忠于文龙,也坚信文龙忠于爱情。正当宋忠准备使出蛮横手段要强娶夺人的时候,她焚书托梦给丈夫。文龙得知后,立刻辞宫备马,星夜赶回乡来。

文龙回到家乡,见一女子在江边哭泣,经过一番盘问和试探,才知道这女子就是自己的妻子肖尼,知道她始终不渝地忠实于自己。文龙用计杀死了宋忠,惩治了媒婆,教育了众人,夫妻聚首团圆。

风格

长诗从文龙离妻别乡开始展开,在表现两人离情别绪时,没有停留在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上面,临别时的破镜、赠衣,以及相送一程又一程等等,除了其内容本身就是爱情的忠贞的生动表示外,在表现力法上还有明显的戏剧“动作性”。肖尼与宋忠的矛盾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作品把爱情置于风浪里,置于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来考验,特别是写文龙回乡后与肖尼的重逢,用计杀掉宋忠,惩罚媒婆,更是使矛盾冲突激化,富于戏剧性,深化了主题思想。

此外,在情节发展的过程中,场面背景与气氛的不断变换,即有在家里的,有在京城的,有在江边的;气氛有悲凉的,有欢乐的,有紧张的,有严肃的,等等,戏剧性得以加深。长诗对肖尼其心理、神态、性格的描绘尤其细致。例如:当肖尼送文龙上京,文龙嘱咐肖尼“别把我想念弄断肝肠”的时候,“肖尼听了眼泪落,叫声文龙饮泪泣”,“你到遥远的地方去,丢下我孤零零的在家里;肖尼眼泪流不停,夫妻相候长叹息”。这种离情别绪感人肺腑。你们嫁我我只有一死,你们别再来劝我,我死了也不去呀爹,要不你就杀了我把肉装在箩里挑去!我死也不改嫁,死也不能让你把我卖要钱,你们想嫁我要钱,就等我死后拿肉去卖吧。”肖尼对封建婚姻的反抗跃然纸上。

参见

参考资料

  • 周作秋、黄绍清、欧阳若秋,壮族文学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
  • 蓝鸿恩搜集整理.神与宝剑.中国民间文学出版社.1985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