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冲突论》(英语: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是1993年夏季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P·亨廷顿在《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中的观点。1996年,此文章又被拓展为一本专书,取名为《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1]。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2012年7月20日) |
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
---|---|
原名 |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
作者 | 塞缪尔·杭廷顿 |
语言 | 英语 |
主题 | 世界政治、后冷战、现代文明 |
发行信息 | |
出版机构 | 西蒙与舒斯特 |
出版时间 | 1996年 |
出版地点 | 纽约 |
媒介 | 印刷品 |
页数 | 367页 |
规范控制 | |
ISBN | 0684811642 |
主要论点
文明冲突论以“文明冲突将是未来冲突的主导模式”为主要论点。
反对观点
众多学者从实证、历史、逻辑、意识形态等角度严厉批判亨廷顿的论调 [3]
- 阿马蒂亚·库马尔·森在1999年指出,西方世界形成现代的社会形态不过是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之后数百年间的事。主张西方“数千年来致力于民主”,将其与世界其它部分对立,是个严重错误。[4]
- 爱德华·萨义德认为这是“可憎的种族主义的体现”,是当今世界里针对穆斯林和阿拉伯人的“希特勒式科学”。
- 乔姆斯基认为此论调不过是美国官方为其在世界各地犯下的暴行正名的新官方宣传,因为冷战后“苏联威胁”已不再是一个可用的借口。[5]
- 希腊总统普罗科皮斯·帕夫洛普洛斯于2019年5月参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前夕发言表态,认定文明冲突论本质有荒谬性[6][7],希腊作为西方悠久文明历史格外体认到没有任何文明中不参有其他文明习得的部分,尤其全球化的今日这趋势空前加快,[8]当每个文明混杂有其他人的部分难分界线,如何发起“冲突”的立足点变得怪异,世界要变得更好只有走调和与包容、互学的道路,每个国家也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鼓吹“冲突”隐含本质是要在某个终点分出胜败、一方消灭另一方,而这本质没有可行性,只能让人类在动乱中度日。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