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文明冲突论》(英语: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是1993年夏季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P·亨廷顿在《外交季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文明的冲突》的文章中的观点。1996年,此文章又被拓展为一本专书,取名为《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1]

事实速览 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原名 ...
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原名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作者塞缪尔·杭廷顿
语言英语
主题世界政治、后冷战、现代文明
发行信息
出版机构西蒙与舒斯特
出版时间1996年
出版地点纽约
媒介印刷品
页数367页
规范控制
ISBN0684811642
关闭

主要论点

文明冲突论以“文明冲突将是未来冲突的主导模式”为主要论点。

理由

  1. 历史事实
  2. 世界变小,文化的接触会产生摩擦
  3. 因为现代化社会变迁宗教填补了人从传统中跳脱后的真空
  4. 认为全球化不应该等于西化
  5. 文化差异是不易改变的
  6. 经济区域主义增长(例如:欧洲联盟
  7. 对同类的喜爱以及对异类的憎恶,是人的天性

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

Thumb
亨廷顿切割的世界文明圈 (Huntington, 1996[2])
  1. 中华文明
  2. 日本文明
  3. 印度文明
  4. 伊斯兰文明
  5. 西方文明
  6. 东正教文明
  7. 拉丁美洲文明
  8. 非洲文明

反对观点

众多学者从实证、历史、逻辑、意识形态等角度严厉批判亨廷顿的论调 [3]

  • 阿马蒂亚·库马尔·森在1999年指出,西方世界形成现代的社会形态不过是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之后数百年间的事。主张西方“数千年来致力于民主”,将其与世界其它部分对立,是个严重错误。[4]
  • 爱德华·萨义德认为这是“可憎的种族主义的体现”,是当今世界里针对穆斯林和阿拉伯人的“希特勒式科学”。
  • 乔姆斯基认为此论调不过是美国官方为其在世界各地犯下的暴行正名的新官方宣传,因为冷战后“苏联威胁”已不再是一个可用的借口。[5]
  • 希腊总统普罗科皮斯·帕夫洛普洛斯于2019年5月参与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前夕发言表态,认定文明冲突论本质有荒谬性[6][7],希腊作为西方悠久文明历史格外体认到没有任何文明中不参有其他文明习得的部分,尤其全球化的今日这趋势空前加快,[8]当每个文明混杂有其他人的部分难分界线,如何发起“冲突”的立足点变得怪异,世界要变得更好只有走调和与包容、互学的道路,每个国家也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鼓吹“冲突”隐含本质是要在某个终点分出胜败、一方消灭另一方,而这本质没有可行性,只能让人类在动乱中度日。

问题[9]

  1. 未解释为何会有对“文明”的忠诚
  2. 讨论到大国时,文化成为不重要的因素,反而是政经军利益成为重要因素。
  3. 文明的核心国和文明并非等号。
  4. 文明不会做决定也无法受控,即文明不具备国家的功能。
  5. 今世界上许多冲突是内部冲突,而非文明间冲突。[10]
  6. 忽略现代化科技和全球化造成的贫富等经济问题对于一些冲突的本质驱动影响。[11]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