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英语:digital divide,中国大陆作数字鸿沟,香港作数码鸿沟,台湾作数位落差,又称数码隔阂、数码隔膜或数码差距等)是指社会上不同性别、种族、经济、居住环境、阶级背景的人,接近使用数字产品(如电脑或是网络)的机会与能力上的差异。简约来说,观察数字鸿沟可以从使用电脑及网络的机会、以及对于电脑及网络的使用能力(亦可称之为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两大面向来看。
最早有系统观察数字鸿沟的国家是美国,自1995年起,由美国商务部国家通信及资讯管理局(NTIA)陆续发布数字鸿沟调查报告。
一方面,资讯科技使大众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并把繁琐的日常工作简化。然而,对于未能享用同等资讯科技的人,却要继续沿用旧有的方式去工作,不能透过资讯科技去获取信息或把信息增值。这当中的差异,有可能会使社会的两极化更趋激烈,从而令社会财富更为不平均。
落差的维度
数字落差并不是一个山峡般模样、把社会大众一分为二的分隔。根据研究员的报告,数字落差的成因可能是以下其中一个或多个:
- 使用性能较低的电脑
- 使用连线较差或价钱过高的互联网服务(例如:拨号网接)
- 比大众较难得到电脑技术的支持
- 较难获取需要订阅的网上内容
教学上的意义
由于学生之间的数字鸿沟,学校在设计课业时,要回应学生之间的数字鸿沟,以便家里没有上网设施、甚或连电脑也没有的学生,不会因为数字鸿沟而造成学生成绩上的差异。举例说,有些学校会在小息及午饭时间开放电脑室与学生使用,并让没有电脑装置的学生优先使用电脑室;又或对资讯科技有不同掌握的学生订定不同的课业,使学生不会因为数字鸿沟而影响课业成绩。[1]
社会学上的意义
一方面,政府可以利用资讯科技简化工序,并利用网上服务方便市民。但另一方面,政府亦应透过各种途径为没有电脑装置的市民提供免费上网服务,让他们亦能享用政府的崭新服务。
此外,香港政府亦曾在主权移交后为中小企提供资助,以协助他们更新或安装电脑装置,以便使用政府的电脑报关、报税服务等。中华民国行政院环境保护署则有二手电脑回收转赠项目。
面簿分隔
面簿分隔[2] (英语:Facebook Divide)为数字鸿沟派生的概念。面簿分隔的现象在于人使用面簿和不使用面簿所带来的影响。在2017年印度的新经济管理学术会议 ICMAPRANE[3]提出了面簿分隔社会的问题,并带出相关的面簿原住民,面簿移民,面簿边缘人等概念。面簿移民在使用面簿时候会相应的增加其个人的社会资本。面簿原住民,面簿移民,面簿边缘人等构成面簿不公义的现象。在2018年 ICMAPRANE[4]中提出了面簿分隔现象指数。面簿分隔现象指数可作为分析世界各个社交网络的基础。
参看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