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扬琴是一种中国民族乐器,亦有洋琴、打琴、敲琴、扇面琴、蝙蝠琴、蝴蝶琴等称呼(现代几乎统一称作“扬琴”),其兼具打击乐器及弦乐器之特色,但在民族管弦乐团里还是编制为“弹拨乐器”。
扬琴源于中亚地区的“桑图尔”,后流传到欧洲、北美洲及大洋洲等地,有“德西马”(Dulcimer)、“钦巴龙”、“哈克布列特”(Hackbrett)及“萨泰里”等多种变体。
中国的扬琴起源尚未有定论,但普遍认同在明朝时经海路传进中国的说法。而中国最早的扬琴记载出处,为清代李锴所撰《含中集》[注 1]。
朝鲜半岛的扬琴称为“洋琴”(양금),在18世纪由中国人传入朝鲜半岛。[1]
扬琴以击弦发声,音箱以木制成,呈扁平梯形,上有144条弦。
现代扬琴有100多条金属弦,通常由1至5条弦1组发1音,低音弦最粗,有效弦长最长,1至2弦1组;高音弦最细,有效弦长短,4至5弦1组。有效弦长为桥码左则一段,弦由左右两端盖板下的螺丝栓著,须以工具调音。
常用的“五排码”扬琴由右至左称为低音码、左码、中码、右码、半音码。亦有3排和4排桥码的扬琴。
亦称琴笕、竹键,以具弹性的竹制作,为击弦工具,常用有单音琴竹、单音双面琴竹、双音琴竹等。竹身细长,手握一端扁平;击弦一端为锤状,一面以橡皮或其他弹性材料包覆。
扬琴最初的击弦工具是木制小槌,音色较琴竹清脆。
位于扬琴左右两侧,将弦抬高,以降低狼音,部分新式扬琴有“变音槽”,可以迅速移动滚珠,改变有效弦长以改变音高,可方便调音、转调、奏临时变化音。
以双手持琴竹左右交替击奏或齐击一音以加强音量。以裸竹一面(即无橡皮琴皮包覆之面)击弦为“反竹”,音色尖锐有如金属互碰;以琴竹尾部“钩奏”,奏出弹拨乐效果。扬琴余音悠长,可以手指按弦消音。戴上“滑音指套”后可奏滑音。
各排由下而上为全音音阶。
以下曲目皆为中国扬琴之曲目。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