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捷克地界已经有先民定居. 值得一提的是,摩拉维亚盆地下维斯特尼采村曾出土距今约二万五千年至三万年的“维纳斯”女神像,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陶制物品. 此外,捷克地域也曾产生过新石器时代文化和青铜时代文化。
萨摩(623-658年)
623年,斯拉夫人首领萨摩自称王(Rex),建立萨摩。631年战胜法兰克人,拥有以摩拉维亚为中心,大致相当于20世纪捷克斯洛伐克的领土。
658年,在他死后解体,重回过去的部落组织,此后百年间少有关于捷克人的相关记载。
大摩拉维亚公国(830-907年)
830年,摩拉维亚首领莫伊米尔建立大摩拉维亚,后兼并波希米亚。
关于波希米亚的早期历史记载不多,在其势力尚未茁壮之前,时而臣服于西边的查理曼帝国或东边的摩拉维亚。在宗教方面亦是如此,845年即有14名捷克贵族前往雷根斯堡晋见路易二世接受天主教。传教士西里尔和美多德兄弟前来传教时,东正教也获不少人信奉。
为与东法兰克王国对抗,863年,君主罗斯提斯拉夫邀请东罗马帝国派出传教士西里尔和美多德兄弟前来传授东方教义。西里尔遂以希腊字母为范本创造出西里尔字母(格拉哥里字母),作为斯拉夫语的书写体系。
9世纪后期,罗斯提斯拉夫之子斯瓦托波勒克在位之时,大摩拉维亚公国达到鼎盛时期。885年,美多德死,斯瓦托波勒克转而投向罗马教皇,驱逐拜占庭的信徒。之后,国势衰落。
波希米亚王国
波希米亚的疆域位于今天的捷克西部,包含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两地。捷克在9世纪后期成为大摩拉维亚下的波希米亚公国。在907年垮台后,权力中心自摩拉维亚转移到波希米亚 。
名叫普热米斯尔(Přemysl)的农民受贵族洛克(Krok)的小女儿莉布丝(Libuše)爱慕,其后便嫁给他。最后普热米斯尔统一各部落,建立家族。
摩拉维亚瓦解后,波希米亚开始逐步扩大疆域,包括斯洛伐克及西里西亚等地。最著名的统治者是瓦茨拉夫,因生前致力于传播天主教教义,死后被封圣,至今仍为捷克人的民族保护神。929年也被视为捷克的建国年代。
950年,奥托一世击败波希米亚,纳其为附庸。在1002年被正式承认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11到12世纪期间,波希米亚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和波兰王国争夺的地区,波兰国王还一度兼任波希米亚国王。1147年,弗拉迪斯拉夫二世参加皇帝巴巴罗萨率领的第二次十字军东征。1159年,成为波希米亚国王。
波希米亚原为公国,于1198年成为波希米亚王国,并且在14世纪达到最大领土。
1212年,腓特烈二世于西西里颁布《金玺诏书》,允许公爵奥托卡一世使用国王头衔,并承认其子孙世袭。
在捷克的统治者国王瓦茨拉夫三世在奥洛莫乌茨市被刺杀后,家族中均无任何继承者,而从此普列弥修家族终结。因此波希米亚空王位由卢森堡家族来登上执政。卢森堡家族至1436年统治捷克领土。
卢森堡家族王朝中毫无疑问地最突出及最重要君主为波希米亚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在其执政时期中波希米亚享受最大繁荣顶峰。布拉格变成欧洲领先的大都市之一,成立布拉格大主教管区、圣瓦茨拉夫加冕典礼的珠宝以及圣瓦茨拉夫的传统。1348年,查理四世成立布拉格大学,当时也建立布拉格新城,此外,他也兴建许多重要的建筑,如卡尔什特因城堡及查理桥等。1356年,查理四世于纽伦堡颁布《金玺诏书》,选定波西米亚国王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之一。
查理四世去世后由其儿子瓦茨拉夫四世继承王位。在其执政时为衰微混乱期,于是爆发宗教暴乱,而于1415年以反对罗马教会,并寻求其改革的扬·胡斯讲经师被火焚为暴乱的顶峰。接下来因胡斯战争破坏糟蹋波希米亚以及局部中欧的领土。[1]
15世纪,信奉天主教的哈布斯堡家族透过继承,入主波希米亚,但是波希米亚乡民为纪念被罗马教会杀害的布拉格学者胡斯,多半皈依胡斯教派。
1555年,哈布斯堡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授与波希米亚人宗教自由,以继续维持统治。宗教改革后,新教势力勃兴,1618年斐迪南二世因为强制推行天主教,引爆整个欧洲新教与天主教之间的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后,《西发里亚和约》缔结,波希米亚仍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但继续保持为一独立的王国,人口从300万锐减为150万。大部分时间由皇帝兼任国王。波希米亚开始“德意志化”,本土语言、文化受打压,至19世纪初,史称“黑暗时代”。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法国解散,波希米亚国王由奥地利皇帝兼任。德语成为唯一的官方语言,捷克语则是方言。
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年轻的新奥皇弗朗茨·约瑟夫在1849年登基,镇压新闻自由和恢复私刑审判,将帝国带向开明专制的强势统治:他任命的首相巴赫,开始被称为“巴赫专制”的铁腕治国。譬如书刊检查恢复执行,并实行更严格的警察监督,以致所有(资产阶级)政治活动的自由都被镇压。行政、司法和财政制度也改组地很有活力,但加重财务压力与人民的税负。这样的专制一直延续到1861年二月宪法的颁布才有重大调整,正式让资产阶级为主的人民获得政治权力。
捷克斯洛伐克(1918-1938年)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瓦解,波希米亚独立,与关系密切的斯洛伐克于1918年10月28日合并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1939-1945年)
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被纳粹德国占领全境,同年3月15日希特勒亲自宣布成立傀儡政权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及斯洛伐克国,3月25日苏台德兰大区改组为苏台德兰帝国大区。
1945年5月,美军攻到布拉格城下停止不前,因按照波茨坦协定,布拉格应由苏军解放。
共产主义时代(1945-1990年)
1945年,成立各党派组成的民族阵线政府。1946年5月,举行战后第一次国民议会选举。1948年2月,发生二月事件,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开始一党执政。
1960年7月11日,国民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将国名改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68年,由总书记杜布切克提出民主改革,主张“带有人性面孔的社会主义”思想,结果因苏联及华约成员国武装入侵捷克才告终,史称布拉格之春。
1989年11月,捷克最终实现民主变革——天鹅绒革命。1992年12月31日,联邦解体。
捷克共和国(1993至今)
1993年1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成立,史称天鹅绒分离。独立后沿用10月28日作为国庆日。1月19日,成为联合国成员国。
1999年3月12日,加入北约。
2004年5月1日,加入欧盟。
2006年6月2日,议会选举举行[2]:公民民主党获得35.36%的选票,捷克社会民主党以32.32%得票位居第二,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共产党以12.81%的选票居第三位,基督教民主联盟-人民党和捷克绿党也分别获得7.22%和6.29%的选票[3]。
2007年1月19日,公民民主党、基民盟-人民党和绿党组成的联合政府获得众议院的信任,总理为米雷克·托波拉内克[4]。2007年12月21日,成为申根公约会员国。
2020年8月30日,捷克参议院议长韦德齐继承计划访问台湾后突然猝死的前任议长柯佳洛遗志,与贺瑞普等共九十人的代表团访问台湾,与中华民国总统蔡英文等官员会面。韦德齐表示“此次出访是延续前总统哈维尔和前外长伊日·丁斯特比尔建立的外交传统,也就是捍卫自由和民主。捷克与民主国家合作,不管他人同意与否”。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