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拜特伦内阁是霍尔蒂时期第三届内阁,于1921年4月14日至1931年8月24日期间领导著匈牙利。也是霍尔蒂时期唯一一届十年以上的时间内主导了国家的政府,直到因为大规模的经济全球性危机而倒台。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匈牙利的经济崩溃,特里亚农条约使匈牙利失去了超过2/3的领土,包括最重要的矿业中心。在苏维埃共和国的垮台后,社会民主主义者胡萨尔·卡罗伊与国家保守主义者霍尔蒂·米克洛什陆续在协约国支持下掌权,先后出现了短时间内执政四个政府(弗烈德里西、胡萨尔、西蒙尼-塞马当、泰莱基)。最终,在1921年4月14日,霍尔蒂将军任命拜特伦·伊斯特万伯爵为总理。1921年10月,尽管拜特伦怀有合法主义(即支持哈布斯堡王朝后人而非霍尔蒂出任君主)情感,但他在布达厄尔什战役中阻止了查理四世国王的第二次回归,然后进行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废黜。随后,在20世纪20年代,拜特伦政府多次不得不与合法主义者的批评作斗争,其中一些在议会中发表了自己的声音。
拜特伦将主要任务视为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因此被称为“大稳定者”)。甚至在1921年,他秘密与社会民主党达成了协议。根据被称为拜特伦-佩耶尔协定的协议,社会主义者停止了反对当局的鼓动和组织大规模罢工(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平息舆论,同时加速了经济的复苏),作为交换,他们可以再次合法运作,并且在选举中也可以再次参选(从此之后,他们在立法机关和地方政府中都有了稳定的席位[1]。政府于1924年成立了匈牙利国家银行,并从国际联盟获得了2.5亿克朗的贷款。1927年1月1日,他引入了彭戈[2][3],并制定了新的关税制度。此后,他实施了强制性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险[4]。在文化部长克莱俾斯伯格·库诺的帮助下,他改革了教育、文化和研究机构[5]。
在外交政策方面,他将特里亚农条约的修改视为首要任务。尽管他不能正式支持,但他竭尽全力利用1921年正在进行的西匈牙利起义,该起义的结果是对索普龙及其周边地区进行民意调查,最终使该地区留在了匈牙利。在这一事件的激励下,1922年科尔察和索莫罗兹首先通过当地公投回到匈牙利,然后在1923年初,另外十个村庄也通过地方公投从奥地利回到匈牙利。
他努力减少德国和俄罗斯的影响,因此努力与英国和意大利建立良好关系。1925年,他的这一努力受到法郎伪造丑闻的严重冲击,这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声誉损失,尤其是在发现拜特伦对这一活动有所了解后。尽管他提出辞职,但霍尔蒂成功地说服拜特伦继续他的工作。1927年,他与意大利签署了匈牙利-意大利友好条约。
1929年爆发的经济大萧条迫使拜特伦实施紧缩措施,部分不得不引入配给制度(例如粮票),这导致他的支持率不断下降。尽管他赢得了1931年的选举,获得继续执政资格,但在议会重组仅两个月后,即在1931年8月底,他辞去了总理职务[6]。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