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队(以国军为主)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的会战22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1],总计歼灭日军40余万人、伪军118万人[2]。战争结束时,接收投降日军128万余人,接收投降伪军146万余人[3]。
战役 | 中日双方部队及主要将领 | 结果 |
---|---|---|
黑龙江战役(江桥抗战 哈尔滨保卫战)
1931年11月4日-1931年11月18日 |
中:马占山 日:张海鹏及关东军 | 日本获胜 |
第一次淞沪会战 1932年1月-1932年3月 |
中: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第五军张治中 | 签署停战协定;上海非军事化 |
长城战役 1933年1月-1933年5月 |
中:张学良、何应钦、徐庭瑶、宋哲元 | 塘沽协定 |
热河抗战 1933年2月-1933年2月 |
中:张学良、汤玉麟 | 日军胜利,热河省并入满洲国 |
绥远抗战 1936年11月-1936年12月 |
中:傅作义、汤恩伯、赵承绶、王靖国 | 中国获胜 |
卢沟桥事变/平津作战 1937年7月 |
中:宋哲元 | 日军胜利,平津沦陷 |
太原会战(南口战役 平型关战役 忻口战役 娘子关战役 太原保卫战) 1937年9月12日-1937年11月8日 |
中: 阎锡山(总司令)、卫立煌、朱德、傅作义,六个集团军,约580,000人 日:筱原纯一郎、板垣征四郎(总司令),五个师,约140,000人 |
中方伤亡逾100,000人 日方伤亡近30,000人 |
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937年11月 |
总司令长官:蒋中正、副司令长官:顾祝同;
右翼军:总司令张发奎,下辖第八、第十集团军;
|
中方伤亡:270,000人. 日方伤亡:100,000人。 |
南京战役 1937年12月 |
唐生智、刘湘、顾祝同,约100,000人:松井石根,八个师 | 中方伤亡军人约50,000余人(包括平民估计超过300,000人丧生) 日方伤、亡人数不详 |
徐州会战 1938年2月-1938年5月
|
中: 李宗仁(总司令)、汤恩伯、卢汉,600,000人,六十个部队 日:矶谷廉介、板垣征四郎,两个师(板垣第五师团、矶谷第十师团)240,000人,八个部队 |
中方伤亡约20,000人:日方伤亡超过16,000人 |
兰封会战 1938年5月-1938年6月 |
中:薛岳 日:土肥原贤二 |
日军胜利 |
武汉会战 1938年8月-1938年10月 |
中: 蒋介石、薛岳、李宗仁,一百二十个师总兵力约1,100,000人,飞机100余架,军舰40余艘 日:冈村宁次,官兵350,000,飞机500余架,军舰120余艘 |
中方伤亡约400,000人:日方伤亡140,000人 |
广州战役 1938年10月 |
日本胜利,广州及佛山增城等地沦陷,粤汉铁路失守。 中国官兵阵亡2954名,伤5645名,失踪2643名[4]日军伤亡1923名[5] | |
南昌会战 1939年3月-1939年4月 |
中:薛岳 日:冈村宁次 |
日本获胜 |
随枣会战 1939年5月 |
中:李宗仁、李品仙、张自忠 日:冈村宁次 |
中国获胜 中方伤亡28,000人;日方伤亡21,000人 |
第一次长沙会战 1939年9月-1939年10月 |
薛岳、卢汉,30多个师和3个挺进纵队共约240,000多人:100,000 | 中国获胜 |
桂南会战
|
日军获胜,占领南宁 | |
枣宜会战 1940年5月-1940年6月 |
中: 李宗仁、陈诚、张自忠 | 日军大胜 |
百团大战 1940年8月-1940年12月 |
中: 彭德怀,120师、129师105个团及民兵约40万人(正规军逾20万人) 日:多田骏-华北方面军、独立师、航空兵力与满洲国军队约350,000人 |
日军伤亡2.58万人,俘虏敌人1.8万多人,八路军伤亡1.7万余人
日方:日军与皇协军伤亡失踪总数约3千人 |
豫南会战 1941年1月-1941年2月 |
中国获胜 | |
上高会战 1941年3月-1941年4月 |
中国胜利 | |
福州战役 1941年4月18日-1941年4月21日 |
日本胜利 | |
晋南战役 1941年5月-1941年6月 |
日本胜利 | |
第二次长沙会战 1941年9月-1941年10月 |
中: 薛岳、卢汉 日:阿南惟几 |
双方均声称胜利 |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24日-1942年1月16日 |
中: 薛岳、李玉堂、卢汉,兵力超过300,000 日:阿南惟几,兵力约120,000 |
中方伤亡28,116人 日方伤亡约57000人(中方战报)或约6000(日方战报) |
滇湎路战役 1942年3月-1942年9月 |
日军占领缅甸 | |
浙赣战役 1942年5月-1942年8月 |
中方伤亡70,000余人;日方伤亡36,000人 | |
鄂西会战 1943年5月-1943年6月 |
中国胜利 | |
常德会战 1943年11月-1943年12月 |
中: 孙连仲、王耀武,第6战区,兵力约210,000 日:横山勇,5个师团,兵力约60,000 |
中国胜利 |
豫湘桂会战 1944年4月-1944年12月 |
中:蒋鼎文, 薛岳, 张发奎, 100万 日: 冈村宁次, 横山勇, 畑俊六 51万 |
中方:损失兵力五六十万, 伤亡~300,000 日方伤亡: 约70,000. |
长衡会战 1944年5月-1944年8月 |
中:薛岳 | 日军胜利 |
第四次长沙会战 1944年5月-1944年6月 |
中:薛岳、方先觉、杨森 | 长沙失守 |
衡阳保卫战 1944年6月-1944年8月 |
中:方先觉 日:横山勇 |
中方17,000余人(其中5,000余人阵亡) (中国官方数字:6,000余人) 日方19,380余人(含瘟疫伤亡总计30,000余人) (日军陆军部官方数字:伤亡12,186人) |
桂柳会战 1944年8月-1944年12月 |
日军胜利 | |
福州战役 1944年9月27日-1944年10月4日 |
日本胜利 | |
滇西缅北战役 1943年10月-1945年3月 |
中国胜利,建立中印公路补给线。 | |
密支那战役 1944年5月-1944年8月 |
中:郑洞国、孙立人 | 盟军胜利 |
强渡怒江战役 1944年6月-1944年7月 |
中国第二十集团军惨胜 | |
湘粤赣战役 1945年1月-1945年2月 |
日军攻陷赣州 | |
豫西鄂北会战 1945年3月-1945年5月 |
日本控制老河口 | |
湘西会战 1945年4月9日-1945年6月7日 |
中: 何应钦(陆军总司令),两个方面军及若干集团军,中美联合空军 日:板西一良(第二十军司令官),七个师团约七至八万官兵 |
中国胜利,中方伤亡20,601:日方伤亡20,000人 |
桂柳反攻战役 1945年4月-1945年8月 |
中国胜利, 中方死伤不详:日军4,000人死亡,5,000人被击伤 |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2年1月8日) |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