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萨克,又作札萨蒙古语ᠵᠠᠰᠠᠭ鲍培转写jasaγ西里尔字母засаг阿尔泰语јасак图瓦语чазак;意思是“执政”,蒙古语全称“扎萨克诺颜”有酋长及执政官之意),是中国清代朝廷授予蒙古王公和少数藏人回部王公的官职。兼有封建领主和地方官双重职能[1]:48

Thumb
管辖科尔沁左翼郭尔罗斯后旗扎萨克印

扎萨克制度的雏形为明末时蒙古图们汗所立左右翼“五执政”,渐渐演化为蒙古诺颜的官称。

清廷统治蒙古时,仿满洲八旗制编成扎萨克,外藩各旗世袭之扎萨克即“旗长”,掌理领内之行政,并以协理台吉为之副,佐理旗务。分世管公中二种。世管者,各旗王公的首长世世承袭其职者之谓;公中者,不拘爵秩之高下,选出其人,特授敕命之谓[2]

札萨克的职务由清廷授予,服从理藩院政令[1]:47,受驻防将军都统驻扎大臣的节制[3],享有俸禄[1]:48

设札萨克的蒙古部落,称为外藩蒙古,札萨克为一旗之行政、军事长官,相当于内属蒙古总管。外藩蒙古的札萨克一般有爵位,大多可以世袭。在新疆回部的哈密、吐鲁番,朝廷也册封回部首领为札萨克,视同蒙古之一旗。分别是哈密扎萨克旗(哈密回王旗)、吐鲁番扎萨克旗[1]:47

在札萨克的封地内,山川、河流、山林、牧地、田产均归其所有,且不向清政府担负任何徭役、税赋。人民统归其管辖并交纳赋税,承担徭役,而且札萨克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新疆哈密、吐鲁番二扎萨克旗设置初期,旗下属民均为其农奴,人身依附关系严格[1]:48雍正之后,在汉族移民定居的内扎萨克蒙古地区,清政府为避免税赋流入扎萨克之手,实行蒙汉分治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保留了该制度,外蒙古的札萨克在1923年被蒙古人民党废除[4]。1935年,满洲国政府将扎萨克制改为旗长制[5]。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中国共产党全面废除札萨克制度,仅在内蒙古保留与县长职权相同的旗长名称。

参考文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