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铳,或称单眼铳,是初对火铳的一种分类,因形体较轻,口径较小,可在其后装入木柄以手持使用[1],故称手铳,属火门式(Touch Hole)火器。明清时期被鸟铳取代,为现代枪械的前身。

元朝(公元1271年-公元1368年)所使用的手铳。

使用情形

Thumb
西欧手铳,公元1380年。
Thumb
法国在公元1390年-公元1400年所使用的“手持射石炮”。

中国地区

金属制的火铳最早在元朝制造,是元军攻城掠地的利器,现存有元代[2]、明代[3]的铜手铳实物。与元文宗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架上发射的盏口铳

明朝将火铳大量装备军队,《明史·兵志》中记载的铳有:手把铜铁铳、无敌手铳、千里铳等十几种。其一为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制铜手铳,又名“长铳筒”,此物在《明会典·军器军装》里称“手把铜铳”,是现存明代最早的火铳之一。其二为永乐手铳,有永乐七年型和永乐十二年型,造工精细,是明朝神机营的强力配备。 明代初期的手铳因多采用霰弹与铳箭的关系,在推进药与弹丸间会放置木马子。而发表于《科学月刊·2004年2月号》的文章指出,郑和下西洋时舰队上配有大量手铳碗口铳

握把

共三型[4],分别是:

  • 枪棒型:
  • 凸型:
  • 拐子型:握把成“卜”字型。

发射过程

以药匙将火药填入药室→将坛木马子放入→以木槌将木马子舂实→将多颗铅子放入→再次舂实铅子→打开火门→将火捻放入火门并倒上少许火药→以肩窝夹住铳架与将铳架尾端抵住地面→发射

变体

  • 神枪:平交趾后所习得的火器,用于发射箭矢,并设神机营配置此种武器。[5]

为了弥补装填速度的不足,在明代时更加设计了三眼火铳与多眼火铳。

  • 三眼铳:为将三根铳管相叠成品字状,射击时是一起发射的。
  • 十眼铳:一跟长型铳管由前至后塞入十份弹药,由前至后也有十眼火门。
  • 多眼铳:如迅雷铳五雷神机等的五管转膛铳,五条铳管可连续发射。而迅雷铳和五雷神机在明末出现,使用鸟铳的枪管,故其实应归为鸟铳的变体。

朝鲜半岛地区

朝鲜历史上出现过的断面为八角形的火铳(1591年)。八角形断面的设计,估计了在铳身加长的情况下保护铳身不受到冲击力的破坏。

中东地区

虽然在中东出现过且称为马达法(madfa)的手铳没有实物留存,但在文献纪录《Schems Eddin Mohamened》中有记载,此书由俄国彼得大帝于公元1703年取得,目前收藏于圣彼得堡的图书馆,而该文献至少是公元1300年时记载的。

欧洲地区

欧洲出现过同样的武器,称作手持加农炮手炮英语Hand cannon),有些人认为是跟蒙古人西征时传过去的。最早的手铳为14世纪之坦能堡手铳,手炮在后来城堡攻防战装上钩爪的防御用版本称为钩爪手铳(德语Hakenbüchsen),十五世纪中叶出现了置换长柄握把成挂肩托架而演变成的挂肩手铳,而在十五世纪末时挂肩手铳又进一步装上火绳扳机成为火绳枪。而钩爪手铳、挂肩手铳与火绳枪都称为“Hakenbüchsen”。

现代中的意义

  • 现代汉语手铳也有手枪之义。
  • 现代英语的“Hand Cannon”也有手枪之义。
  • 著名PC游戏世纪帝国II中,有使用手铳这种早期火器的步兵单位,但台湾微软错译成火枪兵。
  • 以撒·艾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中译版中,个人使用的核能射击武器“Nuclear Blast”被译作手铳核铳
  • 打手铳也有男子手淫之意,即打飞机、撸管的意思[6]

注释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