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神之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愛神之子

爱神之子 (英语:Aphrodite's Child) 是一支希腊摇滚暨流行乐队,成立于1967年,成员包括范吉利斯(键盘手、长笛手)、迪米斯·卢索斯(贝斯手、原声吉他、电吉他、主唱)、Loukas Sideras(鼓手、主唱)和Silver Koulouris(吉他)。 他们最初在欧洲凭借《Rain and Tears》、《End of the World》、《I Want to Live》和《It's Five O'Clock》等热门单曲获得成功,之后凭借他们的第三张也是最后一张专辑《666》 (1972年) 转向“前卫摇滚摇滚”。一张雄心勃勃的概念专辑,灵感来自《启示录》。这是一张雄心勃勃的概念专辑,灵感来自《启示录》,后来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并出现在多个有史以来最顶级的前卫和迷幻专辑榜单上。[1][2]

事实速览 爱神之子Aphrodite's Child, 组合 ...
爱神之子
Aphrodite's Child
Thumb
组合
音乐类型
出道地点希腊
活跃年代1967年至1972年
唱片公司水星唱片Vertigo
相关团体Irene Papas
已离开成员
关闭

历史

初期发展

Papathanassiou和Roussos已经在希腊取得了成功,分别在 The Forminx和Idols乐队演奏,后来他们与 Sideras 和 Koulouris 一起组建了一支新乐队。他们的乐团的名字来自另一位Mercury乐队成员Dick Campbell的歌曲名称,出自他的专辑《Sings Where It's At》。

他们作为乐队录制的第一张唱片是乔治·罗马诺斯的专辑《音乐会和录音室》,其中他们演奏了四首歌曲,并被称为“范吉利斯和他的管弦乐队”。同年,他们录制了两首歌曲的demo并提交给了Philips Records。这可能是范吉利斯的想法,将这支仍然默默无闻的乐团迁往伦敦,那里对他们的音乐来说是一个更合适的环境,因为他们的国家在1967年进入了右翼独裁统治。[3]然而,这个决定并非没有问题。库卢里斯必须留在希腊服兵役,而乐团在前往伦敦的途中被困在了巴黎,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正确的工作许可证明、参与法国1968年5月抗议活动相关的罢工。

巴黎发展与首张专辑

在巴黎,乐队与Mercury Records签约,并被Lou Reizner命名为“Aphrodite's Child”,发行了他们的第二首单曲《Rain and Tears》,这是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的重新演绎。凭借这首歌,乐队一夜之间在法国和其他几个欧洲国家引起轰动,尽管这首歌是用英语演唱的,但单曲排行榜表现良好。这张专辑销售超过一百万张,并被授予金唱片[4]同年10月,乐团发行首张专辑《End of the World》。[5] 这张专辑包含等量的迷幻流行歌曲和类似Procol HarumThe Moody Blues风格的民谣。

虽然乐队开始在欧洲巡回演出并于1969年1月为圣雷莫音乐节录制了一首意大利语单曲,但是他们并未参加该音乐节。他们的下一首热门单曲是《I Want to Live》,是歌曲《Plaisir d'amour》的编曲。

伦敦录制第二张专辑

为了录制他们的第二张专辑,乐团前往伦敦的Trident Studios录音。专辑中的首支单曲《Let Me Love, Let Me Live》于11月发行,而专辑《It's Five O'Clock》于1970年1月发行。[5]它收录了更多成功的民谣(例如主题曲),但也有跨越多种音乐流派的歌曲,包括乡村摇滚。[6]

发行第二张专辑后乐队再次巡演,但这次巡演没有范吉利斯;他更愿意留在巴黎为亨利·查皮尔的电影《性力量》录制音乐。在现场和电视宣传活动中,范吉利斯的兄弟尼科斯·帕帕塔纳西奥取代了范吉利斯在舞台上担任键盘手。[7]1970年过后,乐队正在宣传他们的最新专辑,而范吉利斯则开始着手他的第一部电影项目。为了保持稳定的热门歌曲流,乐队于1970年8月发行了另一首单曲《春、夏、冬和秋》。乐队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巡回演出,同样没有范吉利斯,而由哈里斯·哈尔基蒂斯担任键盘手。

第三张专辑-《666》和乐队解散

1970年末,乐队开始录制一部改编自《圣经》启示录的音乐,名为《666》。Koulouris完成了他在希腊军队的任务后,重新加入了乐队。然而,乐队成员之间的关系却日益恶化;在录音过程有条不紊、缓慢中,情况变得越来越糟。

从本质上讲,这张雄心勃勃的双专辑是范吉利斯的概念,与外部作词人科斯塔斯·费里斯共同创作。范吉利斯创作的音乐比乐团先前创作的任何音乐都更偏向迷幻前卫摇滚。这让乐队的其他成员很不满意,他们希望继续沿着为他们带来成功的流行音乐方向发展。[8][9]此外,鲁索斯还在为个人事业做准备,他录制并发行了他的第一首个人单曲《We Shall Dance》(与 Sideras 一起担任鼓手)和他的第一张个人专辑《On the Greek Side of My Mind》。

与此同时,范吉利斯将注意力转向为1970年的法国电视纪录片《L'Apocalypse des animaux》录制配乐,并与当时的女友维尔玛·拉多普洛合作创作了一首单曲,并以《Alphaulou》合作创作一首单曲。大约两年后即1972年6月,当《666》终于发行时乐队已经解散;尽管当时乐队的唱片销量已经超过2000万张,并且在整个欧洲仍然很受欢迎。[10]

范吉利斯和鲁索斯都追求成功的独唱生涯:鲁索斯作为流行歌手拥有蒸蒸日上的独唱生涯,而范吉利斯则成为备受推崇的电子音乐艺术家。 [5] 范吉利斯创作的电影配乐为他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带来巨大成功,包括凭借《烈火战车》获得的奥斯卡金像奖。 [5] 范吉利斯的其他配乐包括雷德利·斯科特的《银翼杀手》(1982年),鲁索斯为其献声,《1492: 征服天堂》(1992年)和奥利弗·斯通的《亚历山大》(2004年)。

Koulouris曾经连同Roussos和Vangelis合作,而Sideras则追求不太成功的个人事业,在乐队解散后发行了两张专辑和四首单曲。鲁索斯于2015年去世,范吉利斯于2022年去世。

影响及遗产

尽管乐队活跃时间很短并且在欧洲以外没有推出热门单曲,也受到外界视为一支地下乐队。他们的专辑《666》通常被认为是他们的杰作,同时也是摇滚乐坛第一张概念专辑[5] 这张专辑引起了许多前卫摇滚领域音乐家的注意,其中包括Yes主唱Jon Anderson,他后来以Jon and Vangelis的身份与范吉利斯合作。当代前卫摇滚乐团如Astra 也表示受到乐队的影响。

封面和样本

封面

  • 2001年,德国重金属乐队Axxis在其专辑《Eyes of Darkness》中翻唱了《The Four Horsemen》。
  • 2004年,Gregorian 在他们的专辑《The Dark Side》中发行了《The Four Horsemen》的翻唱版。
  • 2005年,德国舞蹈团体 Scooter 在其专辑《Who's Got The Last Laugh Now?》中发布了《The Four Horsemen》的 Techno 版本,名为《The Leading Horse》。
  • 2015年,希腊乐队Cyanna Mercury(原名Cyanna)在Death Roots Syndicate合辑《The End》中翻唱了《The Four Horsemen》。
  • 2022年,美国艺术家Incubus乐队的 Brandon Boyd 在他的个人专辑《Echoes & Cocoons》中翻唱了专辑《End of the World album》中的《End of The World》。
  • 事实证明,《四骑士》是欧洲重金属乐队中特别受欢迎的翻唱歌曲。翻唱过这首歌的乐团包括意大利乐队Death SS(收录于2006年专辑《The 7th Seal》)、瑞典厄运金属乐团Griftegård(收录于2015年透过Ván Records发行的EP)和希腊黑金属乐队Rotting Christing(收录于他们的专辑)和希腊黑金属乐队Rotting Christing2016年的专辑) Rituals》)。
  • 在2022年的巡回演出中,残月魔都翻唱了歌曲《七碗》(666)。

样本

  • 1990年,专辑《666》中的几首曲目被采样用于第一张Enigma 专辑《MCMXC a.D.》。
  • P-Model的歌曲《Biiig Eye》(来自1993年的《Big Body》)收录了曲目“Loud, Loud, Loud”的样本。
  • 神韵合唱团的歌曲《The Rolling People》(来自他们1997年的专辑《Urban Hymns》)的标题借用了“Altamont”,同时也包含了“The Four Horsemen”的音乐元素。据报道,主唱理查德·阿什克罗夫特曾提到《666》对他的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Deltron 3030在曲目《Mastermind》中采样了“Loud, Loud, Loud”的开场歌词。
  • 贝克的歌曲《Chemtrails》(来自他2008年的专辑《Modern Guilt》)也和《The Four Horsemen》相似。
  • Daniel Lopatin以艺名Chuck Person演唱的歌曲《A7》(出自专辑《Chuck Person's Eccojams Vol. 1》)也取样了曲目《The Four Horsemen》。

唱片目录

专辑

录音室专辑

  • End of the World》(1968年10月)
  • It's Five O'Clock》(1969年11月) – FRA #1,[11] IT #6[12]
  • 666》(1972年6月)[13] – IT #23[14]

合辑

  • 《阿佛洛狄忒之子精选集》(1971年)-SPA #8

《反思》(1971年)

  • 《雨与泪-阿芙罗狄蒂之子精选集》(1975年)
  • 《阿芙罗狄蒂之子的精选集》(1995年)
  • 《单身人士》(1995年)
  • 《全集》(1996年)
  • 《大巴比伦:阿芙萝黛蒂之子简介》(2002年)
  • 《单身人士+》(2003年)

单曲

更多信息 年份, 单曲 ...
年份 单曲 排行榜最高位置
BE
(FLA)

[15]
BE
(WA)

[16]
FRA
[17]
GER
[18]
IT NL
[19]
NOR
[20]
SPA
[21]
SWI
[22]
UK
[23]
1968年 "Plastics Nevermore" (US-only release)
"Rain and Tears" 7 1 1 28 1 2 2 11 2 29
"End of the World" 8 11 12 20
1969年 "Quando l'amore diventa poesia" 18
"Valley of Sadness" (France-only promo release)
"I Want to Live" 3 3 38 9 1 13 8
"Lontano Dagli Occhi" 20
"Let Me Love, Let Me Live" 28 14 20
"Marie Jolie" 7
1970年 "It's Five O'Clock" 1 1 1 11 22 6
"Spring, Summer, Winter and Fall" 12 15 1 12 16
1971年 "Such a Funny Night" 10
1972年 "Break" 24
"—" 表示歌曲未能上榜或未发行
关闭

参考书目

  • Dinos Dimatatis,《Get That Beat:To Elliniko Rock,1960年代至1970年代》塞萨洛尼基:Katsanos,1998年。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