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瓦霞虫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微瓦霞蟲屬

微瓦霞虫学名Wiwaxia)又名威瓦亚虫威瓦西虫,是一种原始的腹足纲软体动物未分类),生存于约5.2亿年前,在寒武纪晚期奥陶纪早期的海洋中广泛分布。它们的身体呈长条形或椭圆形,长度约5到7公分,微瓦霞虫的身体还有一些硬棘,身体几乎完全被称为骨片和刺的鳞片状覆盖(腹部除外)。 覆盖身体的骨片排列成约50行,此外,背部还有两排7到11个刀状刺。 刺和骨片会直接插入进身体​​。除此之外,微瓦霞虫的口部也很特别,长有一个硬质的嘴巴,微瓦霞虫的进食装置由两个(极少数情况下是三个)齿板组成,可与软体动物的齿舌或环节动物的颚骨有点类似,用来剪断海底的藻类海藻进食。[4][5]微瓦霞虫的背面和侧面覆盖着叠盖状的叶状骨片以及数量不等的细长刺,这些细长刺在成年后期从成年标本两侧的背外侧区域出现。骨片和刺透过基底增生生长到固定大小,并定期脱落和更换。[6]

事实速览 科学分类, 模式种 ...
微瓦霞虫属
化石时期:505–485 Ma
生存在寒武纪的中期[1]
Thumb
Wiwaxia corrugata的化石
Thumb
Wiwaxia corrugata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软体动物门 (?) Mollusca
科: 微瓦霞虫科 Wiwaxiidae
Walcott, 1911
属: 微瓦霞虫属 Wiwaxia
Walcott, 1911[2]
模式种
皱褶微瓦霞虫
Wiwaxia corrugata

(Matthew, 1899)
  • 皱褶微瓦霞虫 Wiwaxia corrugata (Matthew, 1899)
  • 蝶微瓦霞虫 Wiwaxia foliosa Yang et al., 2014
  • 叶微瓦霞虫 Wiwaxia papilio Zhang, Shu & Smith, 2015
  • 栅栏微瓦霞虫 Wiwaxia herka Conway Morris et al., 2015
  • 台江微瓦霞虫 ‬Wiwaxia‭ ‬taijiangensis Zhao, Qian & Lee, 1994[3]
关闭

命名

微瓦霞虫是在位于加拿大幽鹤国家公园威瓦西峰英语Wiwaxy Peak发现的,是以威瓦西峰之英文Wiwaxy Peak命名的。Wiwaxy而是来自当地加拿大的原住民语言,意思是“多风的”。[5][1]

分布

世界各地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伯吉斯页岩美国犹他州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昆明小石坝生物群(Xiaoshiba lagerstätte)的化石产地、贵州凯里市凯里组英语Kaili Formation(Kaili Formation)、澳大利亚袋鼠岛鸸鹋湾页岩英语Emu Bay Shale捷克中波希米亚州的Buchava地区。[6][3][7][8]

生活

是底栖型生物。微瓦霞虫的进食器官与迷齿虫英语Odontogriphus寒武纪的一种软体动物)的进食器官相似,显示它也以生长在寒武纪海底的蓝藻Morania英语Morania为食。它的骨片装甲和刺有时被发现断裂,表明它也会成为的掠食者的目标。[5]

颜色

W. corrugata的鳞片状和刺状骨片,存在规律为0.9微米的纵向凹槽区域。这些凹槽在未加工化石的表面和部分的透光显微照片中很明显。类似的凹槽也存在于头盾漂亮马瑞拉虫M. splendens[9]的最外侧延伸部分上,但具有 0.6 毫米并以 45° 方向定位在中央纵向脊状线的两侧,在背视图中呈现V形图案。在出现这些凹槽的每个区域中,每个物种的方向、和深度大致上都是一致的。除上述区域以外的身体部位和周围的岩石基体都没有出这种特征,证据表明,凹槽表面指出现在活体动物的外部。当阳光垂直直射时,W. corrugata、的重建模型上带有格栅的部分的反射率如上图所示。 由于动物重建图中使用的角度的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些结果可能显示出严重的误差。 然而,结果表明,动物上方和侧面水中的光谱金属颜色反射存在很大程度的误差。当获得结果时,动物的方向或阳光的方向也可能有很大变化。例如,即使凹槽表面的原始能是使用最少的材料(如瓦楞纸)提供最大的强度,它仍然会在光照下产生颜色。事实上,在深水物种中,向外部显示动物衍射光栅可能是偶然发生的的,但在浅水物种中,透过选择要么发挥作用,要么被抛弃。 因此,W. corrugata的骨片最外层延长部分的表面上都有衍射光栅。大多数伯吉斯页岩重建描绘了Cathedral Formation英语Cathedral Formation底部的化石,原始地点的估计水深为70米或更浅。因此,底栖动物W. corrugata的光栅会呈现彩虹色(如果水变得浑浊,这种反射会变成银色,但仍然很明显)。[10]

物种

皱褶微瓦霞虫 Wiwaxia corrugata [9]

命名

corrugata 源自拉丁语 corrugis,“褶痕或皱纹”,指骨片的皱纹部分。[5]

叶微瓦霞虫Wiwaxia foliosa[11]

命名

foliosa源自于拉丁语foliosus,许多叶子,是指骨片的叶状排列。

特征

背上的骨片对称,刀状刺在长度低于 8毫米 的标本中并未发现。身体轮廓呈椭圆形,覆盖有由八个横向行组成的叠瓦状骨片。

突出的背侧骨片沿着前后排列,并围绕前后向的形成对称。上外侧骨片排列成扇形束,从中心点向外的辐射状,并从身体表面稍微挺起。下外侧骨片呈圆形,相对较小,常被其他骨片遮盖; 它们的尖端向背侧倾斜。 腹外侧骨片细长,呈镰刀状; 他们的末端指向背面。 前面含有对称的镰刀状骨片骨片具有单列的肋状物,肋状物数量很少,通常每个骨片有四个至六个同样明显的肋骨。

每个骨片区中,大部分骨片的大小都差不多,但也有个别骨片较小,而且明显长的不完整。 骨片长度的增加速度与体长相同,而骨片宽度的增加速度比较慢。

分类学

在形状、纵横比和骨片分布方面,该动物与伯吉斯页岩中的W. corrugata的幼年标本非常相似。 然而,在一种情况下,骨片通常与身体贴平,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不同骨片区域之间的区别,在小石坝生物群,骨片的分布更加大量且分散,即使在完全合再一起的标本中,也很容易辨识出单独的骨片。

蝶微瓦霞虫Wiwaxia papilio[12]

命名

拉丁文papilio(蝴蝶),是形容扇形骨片的类似蝴蝶状排列。

特征

Thumb
蝶微瓦霞虫的长相与大小

长5至8毫米,显示出幼年Wiwaxia标本典型的骨片排列; 骨片前部区域往后面是八排横向排列,没有背刺。

腹侧骨片呈剑状,而其他骨片呈圆形,长度约为宽度的两倍,每个腹外侧骨片与其后相邻骨片的后面部分重叠。标本保存有两到三排碳质牙齿的口器。 由于个别牙齿形态不清楚,否则,与W. corrugata没有明显的差异。

前排的骨片由两排成对的玫瑰花形物组成,骨片的是随着身体的不同的地区骨片也会成不同的形状。最靠近腹侧的片骨呈剑状,而愈靠近背侧的愈呈圆形,偶尔也呈不对称。 剑形骨片也会形成于W.corrugata在伯吉斯页岩标本的前排,出现在骨片的侧边缘,但不围绕动物的正面。

分类学

整体大小、口部形状、相对较大的背部骨片、宽而短的侧腹外骨片以及缺乏背刺方面与W.corrugata的幼年标本相似。成体标本以较大的骨片为代表,透过这种特征很难将其他Wiwaxia物种排除。

骨片上有 4-6 个肋状物,长度为0.5毫米~1毫米(500-1000μm(微米))。 与W.corrugata的差异在于其骨片上的肋数量较少; 由于缺乏比较材料,无法与其他物种进行详细比较。

栅栏微瓦霞虫Wiwaxia herka[7]

命名

源自希腊语:herka(栅栏),指的是微瓦霞虫上的尖刺。

特征

有相当明显的背腹弯曲。 最明显的特征是背外侧的尖板条,这些非常结实,向后弯曲,排列很紧密。 右边很清楚,总共有13个可见的尖板条。 在前端附近,在较低的位置可以看到对侧的一些刺。 最前面的三个刺稍短(大约是其他刺长度的一半),而其余部分则比较长且长度接近相等,但后部的最后一两个刺比较短。 覆盖身体背部和侧面区域的剩余骨片仅保存得较好,但侧面和腹侧面的组成部分是可识别的。

分类学

新物种W.herka的建立是基于标本,由于其背外侧刺的不同。 与W. corrugata不同的之处在于W. corrugata的刺排列更密集(约 12 个刺,平均约 8 个刺)且较短。 根据未经证实的假设,即孤立的骨片来自同一物种,腹外侧的骨片看起来与W. corrugata的相似,而腹侧(不确定)和背侧(不确定)的骨片似乎更细长。W.herka显然与W.corrugata密切相关,但与来自中国的其他种区别更明显,因为其体型要大得多并且具有刺。

Wiwaxia taijiangensis[13][14]

Thumb
Wiwaxia taijiangensis的复原图

资料来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