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科·德·苏巴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弗朗西斯科·德·苏巴朗(西班牙语:Francisco de Zurbarán,西班牙语:[fɾanˈθisko ðe θuɾβaˈɾan];1598年11月7日(受洗)—1664年8月27日),西班牙画家,成名于宗教画。擅长描绘僧侣、修女、殉道者以及静物。由于其对于明暗对照法的出色运用而被称为西班牙的卡拉瓦乔。
他是画家胡安·德·苏巴朗的父亲。
生平

1598年,苏巴朗生于西班牙埃斯特雷马杜拉自治区的丰特-德坎托斯,并于11月7日受洗。他的父亲是路易斯·德·苏巴朗,一名缝纫店店主;母亲名叫伊莎贝尔·马克斯。他在童年时开始使用木炭来摹仿一些物体。1614年,他的父亲将他送到塞维利亚给画家佩德罗·迪亚斯·德·比利亚瑞瓦作学徒,为期三年。人们对这名画家知之甚少。
1617年,苏巴朗与大他九岁的玛利亚·帕依特结婚。玛利亚与他有三名子女,她在1624年去世。1625年苏巴朗与一名富有的寡妇碧缇丝·德·莫拉莱斯再婚。1626年1月17日,苏巴朗与塞维利亚圣巴勃罗皇家修道院的院长签订了合同,约定在八个月内为其创作21幅画作。其中十四幅描绘了圣道明的生平,其余画作的主题则包括圣文德,托马斯·阿奎纳,以及四名教会圣师。这项委托让苏巴朗作为画家的事业得以起步。1628年8月29日,塞维利亚的仁慈圣母玛利亚修会委托苏巴朗创作22幅作品,用于装饰修道院的回廊。1629年,塞维利亚的长老邀请苏巴朗定居到这座城市中,因为这位已经饱负盛名的画家能够提高塞维利亚的声誉。苏巴朗接受了邀请,与他的妻子碧缇丝,前妻留下的三个孩子,一位名叫伊莎贝尔·德·苏巴朗的亲属和八个仆人一起移居到了塞维利亚。
稍早于1630年,他被腓力四世任命为宫廷画家。据传说腓力四世有次曾将手放在苏巴朗的肩膀上,说道:“王之画家,画家之王”。
1639年5月,他的第二任妻子碧缇丝去世。
1630年代末,苏巴朗的工作室有许多画作出口到了南美。’雅各与十二个儿子’这一系列似乎就是专为南美市场所创作,不过原画最终为英国达勒姆郡的奥克兰城堡获得。而在1640年之后,与牟利罗(Bartolomé Esteban Murillo)生动的宗教画相比,苏巴朗冷峻、严肃的风格则不再那么受欢迎,这使得他的声誉有所下降。
1644年2月7日,苏巴朗与另一名富有的寡妇莱昂诺尔·德·托德(Leonor de Torder)结婚,这是他的第三次婚姻。1658年,苏巴朗为寻求委托而移居到马德里,并且与委拉斯开兹重建了联系,此时已是他的晚年。一种传言说他死于贫困,不过他死时共有价值约200000西班牙雷亚尔的家产。
绘画风格
苏巴朗是否临摹过卡拉瓦乔的作品仍然不为人所知,虽然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卡拉瓦乔的明暗对照法和暗色调主义,然而一些艺术史学者认为,当时对他的个人绘画风格影响最大的则是胡安·桑切斯·科坦。[2]苏巴朗偏好色彩丰富的雕塑,这些雕塑技巧当时在塞维利亚已经登峰造极,远远超出了画家们的成就,为年轻的艺术家们提供了临摹样板。胡安·马丁内斯·蒙塔涅斯的雕塑作品与苏巴朗的绘画在精神上就非常接近。[2]
苏巴朗直接从自然中绘画。他擅长画布料,并且经常使用人体模型对布料进行研究。白色的布料尤其是他的专长,他因此经常将白衣的加尔都西会修士作为画作的题材。
他的风格较为单一,职业生涯中的画作几乎都是遵循着同一套方法创作,只有少量例外。他大多数作品都以宗教上的严酷苦修为题材,都关于以神圣的戒律约束肉身,构图中经常只有一个人。他“对叙事或者不擅长,或者不屑”使得观众难以理解他的画作,除非他们对绘画的主题本就了解。比起卡拉瓦乔,苏巴朗的风格更强调戒律和对自身的约束,色调也更偏冷。在他的画作中,前景的丰富细节与光暗的强烈对比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富有画家个人特色的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