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家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遗址,坐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处约30千米的相桥街道康家村。地势北高南低,中心是一座高圪塔[1]:7。南距渭河4.5千米,西距离石川河4千米[2]:56,同时也被西韩铁路穿越。现存遗迹东西长约420米,南北长约460米,面积大约19万平方米[3]:214。于1973年在村民平整土地时被发现。从1981年起和1985-1987年先后历经四次试掘与两次正式发掘[4]:216,1988年9月又进行了第三次发掘[5]:247。
康家遗址 |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 | |
地址 | 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相桥街道康家村 |
分类 | 陕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时代 | 新石器时代 |
编号 | 113 |
认定时间 | 2001年 |
1992年6月29日,康家遗址正式被列入陕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列[6],2001年6月2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
发掘历史
康家遗址于1973年在村民平整土地时被首次发现,1981年秋季陕西省举行全省文物大普查之际针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确定康家遗址是一处具有重要意义的龙山文化村落遗址。同年秋季直至1982年春,西安半坡博物馆与临潼县(今临潼区)文化馆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试掘[2]:56。1985年秋至1987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康家考古队针对康家遗址进行了两次正式发掘。与其余陕西省东部地区若干龙山文化遗址类似,临潼康家遗址分布于渭河流域及其支流。属于陕西省龙山文化类型之一[1]:3[4]:216。1988年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又对康家遗址进行了第三次发掘[5]:247。
发掘成果
西安半坡博物馆和临潼县文化馆于1981年秋至1981年春联手组建考古小分队,针对康家遗址进行了试掘,面积合计为800平方米,开探方4个(均为77米形式),探沟11个(均为47米形式)。这次试挖掘总共发现了房屋遗迹、灰坑、陶窑、墓葬与一些汉墓。以康家村北部的排水沟为分界线,将遗址划分为沟南两个自然区域,其中沟南分为汉代文化层与龙山文化层共计两个文化层,沟北共计五个文化层[2]:56-57。
此次发掘共发现大约30座白灰面房屋,其分布有序,排列整齐。基本是以南北为行、东西为排的顺序进行排列。形状近似正方形或长方形,形式分为半地穴式与地面两种形式[2]:57。
灰坑共清理21座,有数量占比较多的圆形袋状与极少的方形圆角总共两种形状。其中袋状灰坑口子小坑底大,口径一般大约1米,最小0.6米;底径一般大约在3.5至4米之间,最小1.5米,最大5米以上;深度一般在2至3米之间,最深大约接近4米。周壁清晰,底部既大又平坦[2]:58。
陶窑仅于遗址北部发现两座。墓葬仅发现两座竖穴土圹墓,口部于第四层开口[2]:59-60。
房屋总共包含半地穴单式与双室两种形式,其中以半地穴单式为主要形式。绝大多数房屋偏北方向均囊括一个直径1米左右的黑灰面的圆形灶面,略高于厚度约0.5至1厘米的白灰面,亦多少带有小龛与火炉。此种房屋最大的特点即东西成排、南北成行,少的以二、三间为一组,多的以三、五间为一组,有些组连组的形式则形成了一处布局严谨缜密的原始村落。然而仅发现了一座半地穴双室房屋,形状与客省庄二期文化遗址“吕”字型房屋基本相似,居住面采用的是硬土面[1]:3。
灰坑以圆形袋状占多数,筒状与方形圆角袋装占极少数,有些坑口以下部位直径小并几乎为垂直状态,有些形状呈瓶颈状;有些坑底部分包含小坑;有些坑底为存放谷物而铺垫的木板;还有一些内部埋藏人类或家畜的骨骼[1]:3。
陶窑主要采用横穴式,其中窑室与火膛均为圆形。依靠地面下两条呈斜坡状的火道相通,并在地面上互相隔离。平面上整体呈现“8”字形,而窑室底部的火道外侧分有部分支火道,即呈现“非”字形[1]:3。
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是墓葬的主要形状,以仰身直肢葬为主要墓式,其余墓式还包括俯身与屈肢葬等,小型墓葬一般情况下未附有葬具,同时缺乏随葬品[1]:3。
磨制是石器的主要形式,种类包括斧、铲、刀、锛、凿、镰、锤、杵、镞等。其中以石刀数量居多,最常见的为长方形单孔石刀,其穿孔多数位于临近刃部的中部位置。其余还囊括双孔石刀,其穿孔大多位于刀刃两侧偏背部区域。石镞在数量上仅次于石刀。骨铲也占较多数,大多以家畜下颌骨制成。陶拍为长方形或梯形,拍面为圆鼓状,背部呈宽鋬状[1]:3-4。
夹砂灰陶是陶器的主要形式,其次为泥质灰陶,极少数采用夹砂红陶与泥质红陶。使用鬲及部分罐储藏陶胎夹砂,砂粒粗细则随器物大小而发生变化[1]:4。
1988年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又对康家遗址展开了第三次发掘,此次发掘总共开采十七个55米探方。面积425平方米,平均厚度为2至5.5米。基本上以客省庄文化堆积为主,还有部分汉代墓扰乱。此外还发现房址19座、灰坑4个、墓葬1座[5]:246-247。
房址为东西方向一字排列,门向南。房址背面依照房子走向有一条不规则灰沟。层数以五、六层为多数。房子被分为多个组别,少则二、三间为一组,多则五、六间为一组。平面形状呈长方圆角形“凸”字状。门道多位于南壁中心,面积一般达10至12平方米。中心偏北一般为灶的设立点,个别灶面有一件炊器。室内柱洞数量不等。居住面全部采用白灰面。灰坑形状不太规整[5]:247。
陶器种类包括鬲、罐、瓮、盆、豆、杯、甑等类,夹砂灰陶为质地的主要类别,泥质陶较为少见。纹饰以绳纹为主,篮纹也有一定比例;石器基本上全为磨制石器,细石器占极少量,器类主要含有刀、斧、锛、铲与一件形状不规则的细石核。此外还发现有少许骨器与蚌器[5]:247。
参考来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