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旷(?—?),子野,又称晋野,出生地争议不录,晋国盲人乐师,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其出仕年代约在晋悼公晋平公执政期间。据说撰有《宝符》100卷。师旷曾担任晋国大夫,也时常透过其“眼盲”作梗来劝谏君王。

Quick Facts 师旷, 字 ...
师旷
子野
本名氏:
名:旷
国籍晋国
别名晋野
活跃时期春秋时期
知名于晋平公乐师
Close

师旷生而无目,自称“盲臣”。耳朵非常灵敏,甚知音律[1][2][3],善弹琴,相传其谱作有《阳春》《白雪》等著名琴曲。[4] 也会鼓瑟[5]

善断钟音

晋平公曾铸有大钟,乐工都以为音律和谐,只有师旷说“不调”,后来齐国乐师师涓证实师旷所言不假。

师旷撞琴

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喝得正高兴时,晋平公叹了一口气说:“没有什么事比做君王更快乐的了!只有君王讲的话没人敢反抗!”师旷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晋平公敲去。晋平公连忙提起衣服躲开。琴在墙壁上敲坏了。晋平公说:“大师, 您敲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您旁边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敲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寡人呀。”师旷说:“哎呀!这不是为人君王的人应该说的话啊!”后来,晋平公要求手下不要清理掉墙上琴敲过的痕迹,以便给自己留下个警戒。[6]

炳烛而学

晋平公对师旷说:“我已经是七十岁的人了,想要学习,恐怕太晚了吧?” 师旷说:“那就点亮火把?”晋平公生气地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就认真地对他说:“盲臣怎么敢戏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火把的光亮。’点亮了火把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 晋平公听后,称赞师旷讲得很好。 [7]这是他勉励晋平公要活到老学到老的事迹,出于刘向说苑》,以三个比喻说明老年时才学习,虽成效低、学得慢,但总比不学习好。但这一典故与《史记》矛盾,真实性存疑。《史记》记载晋平公之父晋悼公14岁继位,在位14年去世,而晋平公在位26年,去世时应该远没有70岁。

民本思想

左传》记载了师旷的民本思想。鲁襄公十四年(前559年),晋悼公问师旷对卫人逐君的看法,师旷直言:所谓君王,是神明的主祭者,也是人民的希望。如果让人民赖以为生的物资缺乏,神明失去了祭祀,人民也失去了希望,社稷也没有人主持,君王干什么用?不赶走君王那要干什么?[8]师旷的思想比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要早得多。

注释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