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黎仲迅(越南语:Lê Trọng Tấn,1914年10月3日—1986年12月5日),越南国家和军队领导人。越南人民军大将,曾任越南国防部副部长、越南人民军总参谋长等职。
黎仲迅1914年生于越南河东省怀德府安义社(今属怀德县),原名黎仲素(Lê Trọng Tố)[1]。其父是一个儒生,曾在东京自由学校教书。黎仲迅7岁时父亲病逝,他在河内完成学业后,1935年至1941年进入法国殖民军中任军士。后到中国黄埔军校受训,当过国民党军官。1943年他回到河内参加八月革命,1944年加入越盟阵线组织,在河内白梅地区从事兵运工作。1945年3月在应和县组织和训练自卫队,同年6月与其他人一起指挥消灭了同官据点,后任河东省起义委员会军事委员,改名黎仲迅并为指挥“救国军”(Cứu quốc quân、后为越南人民军)在该省夺取政权的斗争[2]。1945年12月加入印度支那共产党(今越南共产党),任第39中队中队长。1947年8月23日任第13区区长[3],1948年1月25日任第10联区副区长、联区抗战行政委员、联区党委常委[4]。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开始时,黎仲迅任步兵209团团长兼政委[5]。1950年以人民军副司令员指挥边界战役和(Đông Khê front,同年12月任步兵312师代理师长。1953年5月任该师师长、党委副书记。1954年奠边府战役中所率部队俘虏法军司令官克里斯蒂安·德·卡斯特里将军,战役结束后调任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58年授予大校军衔。1960年至1962年曾先后两次随武元甲到苏联军事学院和中国军事学院学习。1961年3月升任越南人民军副总参谋长,主管作战工作,同年底晋升为少将。1964年奉命调越南南方战场,化名巴龙,任南方解放军副司令,南方局军委委员,主管招募与训练工作。1970年调回北方,复任越南人民军副总参谋长。1971年3月任9号公路-下寮战役司令。1971年12月任越南人民军总司令部驻老挝人民军指挥部特派员,参加指导了解放石缸平原的战役。1972年任治天战役司令。1973年任越南人民军副总参谋长兼第1军军长、军事科学院院长。1974年晋升为中将。1975年3月25日任解放顺化-砚港战役司令。1975年4月春季攻势中任胡志明战役副司令,直接指挥东翼纵队攻入南越总统府,将总统杨文明俘虏。1976年复任越南人民军副总参谋长兼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同年12月越共“四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6]。
1968年6月、1974年11月和1977年6月曾3次访问中国。1978年升任越南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参谋长。1979年任侵柬越军总指挥,同时参与了中越边界军事冲突的作战指挥。1980年2月晋升为上将[7],1981年4月当选为越南第七届国会代表。1982年3月越共五大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常委[8]。1984年12月21日第七届国会会议发布596号决议,晋升其为大将[9]。1986年本内定由其任国防部长,但他在大会10日前的12月5日因心脏病发作去世而未果[2][10]。
曾获胡志明勋章,一、二级军功勋章,一级战胜助章,一级抗战勋章,一、二、三级光荣战士勋章,一、二、三级解放战士勋章,决胜军旗奖章,4O年党龄奖章和一些外国授予的勋章[11][1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